心脏像被攥住般剧痛,拨打120时却等来一句“你他X傻X吧”——37岁的李女士至今想不通,自己生死关头的求救,为何会变成一场屈辱。
![]()
事情发生在10月11日,李女士从老家返京,途经通州区小甸屯综合检查站时,突然出现心脏不适。她强撑着拨通120,语气带着明显的慌乱:“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好疼。”
在李女士报出“通州区小甸屯综合检查站”后,对方反复追问“是不是XXX那个”“到北京地界没”,甚至直言“你地址又说不清楚”。当李女士再次确认位置时,电话那头突然炸出一句辱骂:“我跟你说,这个检查站很大,你不说具体在哪个位置,我们没法找你。你叫工作人员接一下电话。你他X傻X吧。”
那一刻,对于李女士而言,身体的疼痛远不及这句话带来的冰冷与绝望。她后来回忆说,自己甚至没反应过来,电话就被挂断了。最终,是在民警的帮助下,她才被送往医院,经历了几个小时吸氧才缓过来。
![]()
一个求救电话,非但没有得到救助,反而成了一场羞辱的开始。
而更让人如鲠在喉的,是事后官方的“神回复”。
面对李女士的投诉,120急救指挥中心的回应轻描淡写:对方情绪失控,“她当时家里有点事,可能就是发泄一下”。
好一个“发泄一下”!这四个字,试图将一个公共服务者极端不职业的行为,合理化为一桩可以原谅的私事。
![]()
我们理解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烦心事,但公共服务窗口,尤其是120这条承载着生死重托的热线,从来就不该是个人情绪的泄洪口。接线员手里握着的,可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和一个个濒临崩溃的家庭。今天她可以因为“家事”对心脏不适的李女士发泄,明天会不会因为别的“心事”,耽误了另一个人的黄金救援时间?
这已不仅仅是一句辱骂那么简单,它暴露的是某个环节系统性的职业失范与对生命的漠视。
10月27日调度中心回复说,已经道歉了,也沟通了,扣了绩效,但没说是谁,也没给个书面说法。她不要赔钱,就想知道是谁骂的,为啥骂,以后咋改。
![]()
事实上,北京120每天接四千多个电话,调度员得在三十秒内把所有流程走完,压力大,人手又少,很多人就只想赶紧派车,遇到说不清地址的,立马就急了,2023年政协报告提到,三成以上的投诉是因态度不好,可真被追责的还不到一成,系统里压根没把会不会压住火气当考核的事儿。
现在120还不能自动定位,全靠人自己报地址,像检查站这种地方,数据库里没标准名字,调度员听了一头雾水,深圳去年就用了AI语音识别,能自动挑出吵架的电话,转给有经验的接线员,北京还是靠人自己猜,出问题也不奇怪。
![]()
可是公众气的不是接线员发火,是这系统觉得情绪能当理由,人病得难受打电话求救,不该挨骂,也不该被当累赘,你家有事是你的事,病人要救命是病人的事,这两码事不能搅一块,系统不认这个理,人自然就不信它了。
这件事最刺痛我们的,是它摧毁了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信任。
120、110、119……这些号码之所以神圣,是因为它们是我们身处绝境时,最后、也最坚定的依靠。它们是我们与社会签订的一份安全契约。我们信任在按下这几个数字后,线的另一端连接的是专业、是守护、是希望。
而当这份契约被一句粗暴的辱骂和敷衍的回应所打破时,我们每个人的安全感都在随之坍塌。今天遭遇此事的是李女士,明天,又会是谁?
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