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芯片之父”张汝京为回大陆造芯片,被开除台湾省户籍

0
分享至

聊起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绕不开张汝京这个名字。

这位被称作“中国半导体之父”的老人,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宣言,却用半生漂泊与坚定抉择,在海峡两岸划出了一条沉甸甸的报国轨迹。



他的故事里没有捷径,没有投机,只有一份藏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和在技术封锁、利益博弈中从未动摇的赤子之心,这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历程中,最值得回望与铭记的行业精神

漂泊中的家国牵挂

1949 年,年幼的张汝京随父母从大陆迁居台湾,这一分离,让乡愁成为他日后人生中挥之不去的情结。成长过程中,父亲时常念叨的 “你为什么不去大陆建厂”,在他心中埋下了为祖国半导体事业贡献力量的种子。成年后,张汝京远赴美国深造,凭借出色的学业表现,顺利入职当时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巨头企业 —— 德州仪器。



在德州仪器的二十年里,张汝京展现出过人的技术天赋与管理能力。他从一名普通工程师起步,参与了多座海外工厂的建设与技术攻关,逐步晋升为公司核心高管,主导过新加坡、泰国等多地工厂的运营,成为业内公认的 “芯片建厂专家”。彼时的他,手握高薪职位,享受着行业顶尖的荣誉,按照常规轨迹,只需继续深耕,便能拥有令人艳羡的职业生涯。

但张汝京心中的 “大陆情结” 从未淡化。他深知半导体产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清楚当时大陆在该领域的落后现状。



1989 年,德州仪器计划在台湾省建设新工厂,张汝京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为大陆储备技术人才的契机。他曾设想,借着台湾建厂的机会,招募一批大陆工程师,悄悄培养成未来回大陆发展的 “技术火种”。然而,当时台湾当局对两岸技术交流管控严苛,这一想法刚萌芽便被扼杀。

即便如此,张汝京仍未放弃。1992 年,德州仪器筹备新加坡工厂时,他多次与新加坡政府沟通斡旋,最终成功说服当地相关部门,招募了 300 名大陆员工。在那个半导体技术被西方垄断、大陆人才极度匮乏的年代,这 300 名员工经过系统培训后,大多成长为技术骨干。



多年后,这些人中有不少回到大陆,投身半导体产业建设,成为张汝京为大陆芯片事业埋下的第一批 “希望种子”。

技术封锁下的破局

20 世纪 90 年代,大陆半导体产业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事实上,我国对半导体技术的探索并不晚,1975 年,北京大学物理系便成功研制出第一批 1K 内存芯片,仅比英特尔晚五年,甚至领先韩国和台湾省近五年。但受限于国际环境,美国牵头组建 “瓦森纳协定” 等技术封锁联盟,对大陆实施先进设备、核心技术禁运,使得大陆半导体产业刚起步便遭遇严重瓶颈。



为突破封锁,国家先后启动 “531 工程”“908 工程”,试图集中资源实现技术追赶。然而,西方封锁层层加码、芯片技术迭代速度远超预期,再加上本土专业人才短缺,这两项工程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到 90 年代中期,大陆半导体产业已被韩国和台湾省远远甩开,“909 工程” 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国家寄予厚望的技术突围项目,而上海华虹 NEC 便是该工程的核心载体。

1996 年,电子工业部组团赴德州仪器考察取经,由总工程师榆中煜带队。巧合的是,张汝京既精通技术又熟悉中文,被公司指派负责接待工作。座谈会上,当谈及大陆芯片产业的困境时,张汝京与考察团成员产生强烈共鸣。榆中煜得知他的 “大陆情结” 后,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们在北京等你”,随后电子工业部正式向他发出邀请,希望他出任上海华虹 NEC 工厂的总经理。



彼时的张汝京正负责德州仪器泰国工厂的建设,无法立刻抽身,只能承诺 “项目结束后一定回国”。1997 年,泰国工厂项目圆满收尾,张汝京立刻向德州仪器递交辞呈。公司高层多次挽留,甚至提出加薪、晋升等优厚条件,但他去意已决。就在此时,父亲突然离世,老人临终前仍拉着他的手嘱托 “一定要回大陆办厂”,这份遗愿让张汝京更加坚定了返乡的决心。

同年,张汝京抵达无锡,接手 “908 工程” 遗留的无锡华晶项目。当时该项目承担着 6 英寸晶圆生产线的建设任务,因技术难题与管理问题,进度严重滞后,几乎陷入停滞。张汝京到来后,首先说服台湾省中华开发银行注入资金,缓解资金压力;随后带领核心团队驻场办公,优化生产流程、攻克技术难关。



凭借在德州仪器积累的丰富经验,他仅用半年时间便突破 0.5 微米技术瓶颈,让这条停滞已久的生产线重新运转,为大陆半导体产业注入了久违的信心。

放下荣华赴故土

无锡项目的成功,让张汝京看到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潜力,他开始规划在多地布局工厂,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但现实再次给了他一击,1998 年,台湾当局加强对两岸技术转移的管控,明确限制半导体行业人才赴大陆发展。朋友紧急来电告知 “中华开发银行可能因资助大陆项目被罚款”,张汝京无奈之下,只能暂时返回台湾地区,出任世大半导体总经理。



当时的世大半导体成立仅十年,与早已占据市场优势的台积电相比,尚属 “后起之秀”。张汝京接手后,凭借卓越的管理能力与技术洞察力,对工厂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产品良率,同时凝聚团队士气。

仅用两年时间,世大便实现盈利,产能达到台积电的三分之一,成为台湾省半导体行业的一匹 “黑马”。在此期间,张汝京始终没有忘记初心,他在心中规划:世大前两座工厂建在台湾,从第三座开始,全部落户大陆,为大陆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世大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台积电掌门人张忠谋的警惕。张忠谋曾是张汝京在德州仪器的上司,以铁腕风格闻名。2000 年,台积电提出以 50 亿新台币收购世大半导体,当时世大市值仅 6 亿新台币,7.3 倍的溢价让股东们纷纷心动。张汝京虽认可收购对企业发展的益处,但提出唯一条件:“世大的第三座工厂,必须建在大陆。” 张忠谋当时口头应允,张汝京才同意推动收购事宜。

收购完成后,台积电迅速整合世大的技术与产能,次年便突破 0.13 微米铜制程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然而,张忠谋却对 “大陆建厂” 的承诺绝口不提,一方面是迎合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则是担忧大陆半导体产业崛起会威胁台积电的市场地位。此后,李登辉、陈水扁接连上台,两岸技术交流的限制愈发严苛,张汝京的 “大陆建厂梦” 再次陷入停滞。



2000 年,张汝京再也无法忍受等待,他向台积电提出辞职,希望全力投身大陆芯片事业。张忠谋放出狠话:“辞职可以,但收购时承诺给你的台积电股票,一分都不会兑现。” 要知道,这些股票当时价值数千万新台币,足以保障张汝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但他毫不犹豫地回应:“我不要了。” 随后,他顶着台湾当局的压力,毅然离开台湾,奔赴上海。

户籍被除仍坚守

2000 年,张汝京在上海创办中芯国际,开启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 “拓荒时代”。当时的上海,半导体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成熟的产业链配套,甚至连专业的技术工人都难以招募。张汝京从全球各地招揽人才,其中不少是他过去在德州仪器、世大工作时的老部下,这些人放弃了海外的优厚待遇,追随他来到大陆,共同投身芯片事业。



中芯国际成立初期,面临着资金、技术、设备等多重难题。张汝京四处奔走,说服国内外投资机构注资,同时与荷兰 ASML 等设备厂商沟通,争取采购先进的光刻机。在他的带领下,中芯国际仅用三年时间,便建成四座晶圆厂,实现 0.18 微米技术量产,打破了西方企业对大陆先进芯片制造技术的垄断。

2004 年,中芯国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当时大陆半导体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企业。张汝京的坚定选择,彻底激怒了台湾当局。2002 年,台湾当局以 “未经许可赴大陆投资高科技产业” 为由,开除了张汝京的台湾省户籍,冻结了他在台湾的资产。



面对这一惩罚,张汝京丝毫没有动摇,他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是中国人,为祖国做芯片,天经地义。” 此后多年,他始终扎根大陆,推动中芯国际不断突破技术难关,培养了数千名半导体专业人才,其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大陆芯片企业的核心骨干,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中芯国际逐步成长为大陆半导体产业的 “龙头企业”,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还推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从 0.18 微米到 14 纳米,中芯国际的技术迭代,见证了大陆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历程,而这背后,离不开张汝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



中国芯片产业的精神丰碑

如今的张汝京虽已年过七旬,但仍活跃在半导体行业一线。他创办的 “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聚焦特色工艺芯片研发与制造,继续为大陆半导体产业补短板、强弱项。多年来,他始终秉持 “技术报国” 的初心,不追逐个人名利,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芯片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中。

从早期为大陆储备 300 名技术人才,到带领中芯国际突破技术封锁,再到晚年仍坚守产业一线,张汝京用一生诠释了何谓 “赤子之心”。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大陆半导体产业从落后到追赶、从追赶到突破的缩影。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选择回国投身芯片事业,“自主创新、技术报国” 成为行业共识。



如今,大陆半导体产业已摆脱当年一穷二白的困境,在 5G 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实现多项突破。但张汝京身上那份 “不畏艰难、坚守初心” 的精神,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他常说的:“芯片产业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俄罗斯为啥不担心芯片制造光刻机问题?除中国,其他国家都不担心

百态人间
2025-10-31 05:35:02
美媒:曼联等英超豪门在关注罗克,其转会估价约为5000万欧元

美媒:曼联等英超豪门在关注罗克,其转会估价约为5000万欧元

懂球帝
2025-11-03 19:22:49
老伴走后我搬去儿子家,幡然醒悟:在儿媳面前,有4件事不能开口

老伴走后我搬去儿子家,幡然醒悟:在儿媳面前,有4件事不能开口

白云故事
2025-11-03 14:15:03
享受退役生活!辽篮功勋外援身材发福 球迷调侃真像宋小宝

享受退役生活!辽篮功勋外援身材发福 球迷调侃真像宋小宝

胖子喷球
2025-11-03 18:58:32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黄金税出来之后,电商平台的金条出现大幅度涨价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02 18:32:57
罗慕洛:韩国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烤肉等至今仍让我怀念

罗慕洛:韩国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烤肉等至今仍让我怀念

懂球帝
2025-11-03 17:14:21
总统急了:再不生就要灭绝了!这个国家,真的已经生不出小孩了

总统急了:再不生就要灭绝了!这个国家,真的已经生不出小孩了

岁月有情1314
2025-10-06 23:17:59
10轮0胜!60岁前米兰主帅遭解雇:仅带队4个月 短短1年半3次下课

10轮0胜!60岁前米兰主帅遭解雇:仅带队4个月 短短1年半3次下课

风过乡
2025-11-03 07:15:34
网友过马路碰见孙俪 本人太美了 脸超小 皮肤很白 看着比电视上还要美

网友过马路碰见孙俪 本人太美了 脸超小 皮肤很白 看着比电视上还要美

东方不败然多多
2025-11-02 14:59:44
1953年,叶剑英调任军委副主席,叶帅并不高兴:有人告了我的御状

1953年,叶剑英调任军委副主席,叶帅并不高兴:有人告了我的御状

大运河时空
2025-11-02 19:00:03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打捞一艘沉船花掉三亿人民币,打开船舱后所有人都呆了!

阿器谈史
2025-10-30 18:57:22
翁青雅向朱珠道歉:本应该从从容容,非要把自己搞得“连滚带爬”

翁青雅向朱珠道歉:本应该从从容容,非要把自己搞得“连滚带爬”

涵豆说娱
2025-11-03 18:25:18
退休后才发现:大多数退休老人不旅游,去旅游的往往是这3类人!

退休后才发现:大多数退休老人不旅游,去旅游的往往是这3类人!

双色球的方向舵
2025-11-03 12:21:19
拟重大资产重组!两只股早盘大涨

拟重大资产重组!两只股早盘大涨

数据宝
2025-11-03 11:02:27
和讯投顾李永熙:周二将会迎来爆发性赚钱效应!

和讯投顾李永熙:周二将会迎来爆发性赚钱效应!

和讯网
2025-11-03 16:53:06
毛主席为何一生不进故宫,终生再未回延安?周总理的谈话道出实情

毛主席为何一生不进故宫,终生再未回延安?周总理的谈话道出实情

历史龙元阁
2025-11-02 18:40:02
昆明“第四代住宅”狂上 ,真改善还是割韭菜你看懂了吗?

昆明“第四代住宅”狂上 ,真改善还是割韭菜你看懂了吗?

易观彩云之南
2025-11-03 18:01:18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高盛:中国股市正迈进增长期 AH股指数至2027年底潜在回报达30%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13:23:16
12星座11月4日运势

12星座11月4日运势

星座不求人
2025-11-03 19:28:36
歼-35、空警600打包买了?俄专家:找中国买新航母,还要电弹​​

歼-35、空警600打包买了?俄专家:找中国买新航母,还要电弹​​

近史谈
2025-11-01 19:31:35
2025-11-03 21:28:49
小樾说历史 incentive-icons
小樾说历史
一个98年的农村小伙,分享历史趣事
894文章数 1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头条要闻

男子夜钓遭枪击 家属:4人当场逃跑 伤者走回家后倒地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健康
数码
艺术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数码要闻

双十一换卡正当时,技嘉显卡选“雪鹰”颜值,还是“魔鹰”性能?

艺术要闻

90后跨国夫妻,到浙江山居:花20万租20年,值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