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
有的人总被领导训斥还不敢还嘴?
有的人总是成为领导发泄情绪的对象?
有的人总被领导在会议上被树“典型”,却从不敢抱怨?
总结来看,这些经常被拿来当“典型”的同事,往往都长这样:
![]()
![]()
书生气重,素质太高
张赟是某公司硕士,文质彬彬的,能力强, 态度好,特别有礼貌。
在他心里,职场像竞技场,认为能力和业绩才是硬道理。
而他的直属领导王主任却是个职场老油条。
有次,王主任的项目除了问题,在大会上被大领导批评了,谁知王主任当场就甩锅到张赟身上:“这个数据最后是张赟核对的”
张赟瞬间满脸通红,他手机里有很多和王主任确认数据的聊天。
但他看到王主任“威严”的眼神,加上在会议上顶撞领导的罪名,最终把要说出的话吞了回去,只憋出:“我.......再看看,以后一定注意”。
从此,王主任更是“拿捏”了他,脏活累活都给了他,黑锅更是背了一个又一个。
因为领导心里清楚,对这样的人发脾气、加压任务几乎零风险,因为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忍气吞声”。
殊不知,他的不好意思,他的不断“忍气吞声”,在遇到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导面前反而成了绊脚石。
不好意思撕破脸,无法以牙还牙,最后只能默默忍受。
![]()
脸皮太薄,不敢争吵
被领导训斥,就面红耳赤,内心崩溃;
遇到不公,也不敢据理力争,生怕场面太难看。
脸皮薄的人,把训斥、冲突、争吵看做噩梦一样,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和场面上是否和谐。
领导一声吼,自己能哆嗦一整天。
赵立是某公司新来的行政,脸皮特别薄。
一次,她通知完领导下午会议时间之后,以为工作就完成了。没想到领导记错了会议时间,迟迟没进入线上会议室,被大领导批评。
会议结束后,他转头把怒火撒到了赵立身上。
“为什么不提醒,通知不到位”
“工作中没有眼力见,怎么做工作的”
批评的声音大到整个办公室都能听见,而赵立却只会拼命的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不敢辩解,只低头说着“对不起,张总,下次我一定注意”。
这一句“对不起”,虽说化解了当下的尴尬,但也让张立从此奠定了“受气包”的地位。
在领导眼中,张立这样的人就成了“情绪垃圾桶”,因为发泄给她,既不会有反击,也不会有损失。
慢慢地,给领导养成了习惯:一有不满就对他们训斥,毕竟这不会引来任何反弹,欺负他们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
![]()
资历尚浅,没有靠山
刚入职的新员工,或是背后没有关系网的员工,往往成为领导立威的首选目标。
因为他们位置不稳,根基尚浅,受了委屈,无处申诉,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单位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任何人在选择打压对象前,都会在心里默默掂量,更何况是拥有信息差的领导。
那些有背景、有关系的员工,领导通常会礼让三分;
而对那些无依无靠的新人,则不必顾忌。
因为这些“立威”的训斥,是专门秀给那种没有伞的孩子看的。因为教训他们,不需要考虑任何后果。
![]()
缺乏主见,不懂拒绝
有些人天性顺从,习惯性讨好权威,对领导的任何要求都全盘接受,即使明知不合理也不敢反驳。
这种唯唯诺诺的态度,变相的在告诉你的领导:我是个好欺负的人。
时间一长,领导不仅不会欣赏他们的顺从,反而会变本加厉地把脏活累活都丢过来。
因为在领导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
老老实实干活儿本没什么不好的,但怕就怕在,遇到不珍惜的领导,通常会把「老实人」逼得不断拉低自己的底线。
而「老实人」以为能换来和平,结果换来的却是得寸进尺。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以上几点,那么就说明要调整自己了。
要学会柔中带刚,树立起边界。
1、培养一点“匪气”:这不是让你学会惹是生非,事事和领导、同事对着干,而是让你适当展示自己的锋芒,让人知道你并不好欺负。
2、学会有理有据地抗争:本着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儿的态度,对不公对待,表达出自己的立场。
4、掌握拒绝的艺术:超出自己职责范围或不合理的责任,学会说“不”,不要因为没有对方经验多,没有对方级别高,就要替对方背锅。
5、提升不可替代性: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让你的专业能力成为你的护城河。
在职场上、在生活中,欺软怕硬是人性。
有素质是你的个人教养,是优点,不该成为被人攻击你的弱势。
在职场中,过于低姿态,并不是获得尊重的唯一方式,更重要的是还要让人不敢随意轻视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