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洲外交圈的目光,几乎都被德国一场“未启程便落幕”的访华行程牢牢吸引。
德国新任外长瓦德富尔原定10月26日的首次访华计划,在出发前三天突然宣布推迟。
消息一出,不仅德国国内舆论哗然,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直接将其定性为“默茨政府的超级外交灾难”。
而随着德国资深媒体人加博尔·施泰因加特在《焦点在线》上的评论文章公开发表,这场外交闹剧背后的深层症结被层层揭开。
![]()
“中国无用”的自我困局
德国资深媒体人加博尔・施泰因加特在《焦点在线》文章中所尖锐指出的,德国最大的问题,是觉得中国没用了,还总想着为难它。
施泰因加特的观点戳中了要害,中国压根没怎么变化,真正变化的是德国人看中国的心态。
放在以前,德国把中国视作赚钱的好伙伴,羡慕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盼着借中国发展的东风打开市场。
![]()
但现在,见中国发展越来越好,德国政客心里发慌,还刻意忘记了自己的供应链离了中国根本玩不转。
这种心态转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政策从“合作共赢”转向“单向惩罚”。
欧盟跟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德国试图阻止中国成为经济强国,哪怕这些做法对自己毫无益处。
“中国无用”的论调,在数据面前不堪一击。
![]()
2024年,德国对美出口跌了7.4%,8月单月更是暴跌23.5%,但对中国的进口反而涨了8.3%,9月中国对德出口还多了10.9%。
中国供应着欧盟80%的稀土,德国汽车产业没了这些稀土,生产线早该停摆。
在新能源领域,中国电动汽车占比已达50%,而德国仅18%,比亚迪、长城的车开进德国街头时,德国本土工厂正被订单下滑逼得睡不着觉。
![]()
中德在电子电气、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的合作早已深度交融,这些都是“中国有用”的铁证。
可德国政客偏要抱着“为难中国”的心态不放,台海问题上,瓦德富尔只提“维护现状”,绝口不提反对“台独”。
稀土问题上,抱怨中国管制影响供应链,却对自身90%的依赖视而不见,这种双标背后,是西方深层的文明焦虑。
![]()
冷战后西方一直自居“普世灯塔”,认为只有自己的制度能成功,而中国以不同路径实现现代化,打破了这种神话。
现实中拦不住中国崛起,就转而在道德上审判,用制裁、抹黑维系优越感,瓦德富尔的访华失败,正是这种焦虑的集中爆发。
![]()
未启先折的访华之旅
瓦德富尔的访华行程从筹备阶段就透着反常。
作为德国新任外长的首次访华,这本该是修复中德关系、巩固经贸合作的重要契机,但他的一系列言行却彻底偏离了轨道。
8月,瓦德富尔赴亚洲访问时,连续四天公开“嚼中国舌根”,直言中国的强大会“威胁亚洲安全”,这番言论已让中德外交氛围蒙上阴影。
![]()
10月14日,他更进一步,公开呼吁日本与德国联手“对付中俄”,将地缘政治对抗的矛头直接指向中国。
中国外交部没有惯着这种无礼,在瓦德富尔发表挑衅言论后,中国外交部紧急召见德国驻华大使,明确传递“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底线。
德国国内的反应同样剧烈,原本计划随行的德国工业界代表纷纷取消行程,用沉默的行动表达反对。
![]()
毕竟对企业来说,中国是德国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德双边贸易额已达2018.8亿美元,没人愿意陪着政客破坏合作。
德国大众等车企更是直接感受到寒意,部分车型已暂停生产,企业负责人公开表示“担忧合作前景”。
这场未启先折的访华之旅,激起的连锁反应远超事件本身。
![]()
撕裂的德国
然而访华行程的失败只是导火索,它点燃的是德国政坛早已潜藏的分裂火种,让国内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执政联盟内部的裂痕首当其冲,社民党议员阿赫梅托维奇直接公开批评,“这时候取消访华,简直是发错误信号”,要求瓦德富尔立刻恢复默克尔时期务实的对华政策。
但瓦德富尔所在的基民盟却极力维护,称其言论“符合德国利益”,两党围绕对华政策的争吵愈演愈烈。
![]()
这种对立并非偶然,社民党一直主张维系中德经贸合作,而基民盟则更倾向追随美国的对华策略,双方的分歧早已存在,只是被访华事件彻底激化。
经济界与政界的对立更加尖锐,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扬杜拉的表态充满矛盾。
他一边呼吁“别筑贸易壁垒”,一边又跟风喊“中国倾销”,这种摇摆恰恰反映了经济界的无奈,既想保住中国市场,又不敢得罪强硬的政客。
![]()
德国央行行长则更激进,在访华告吹不到24小时就放狠话,说搞不定就“干一票大的”报复,这番言论让企业界更加焦虑。
要知道,2024年前8个月,中德贸易额比德美贸易额多出6亿欧元。
中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半导体产业9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与中国闹僵的代价,最终要由企业和民众买单。
![]()
更棘手的是,对华政策矛盾还与德国原有难题交织在一起。
过去,移民和征兵问题已让默茨政府焦头烂额,如今对华政策又成了新的争议点,三大矛盾叠加,让德国政坛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社民党议员在议会直言,“政府连对华政策都无法统一,还谈什么解决民生问题”。
![]()
结语
德国一边在安全上依附美国要遏制中国,一边在经济上依赖中国要填饱肚子。
这种内在张力让外交政策左右摇摆,最终既得不到美国的完全信任,又失去了中国的合作意愿。
对德国而言,承认中国“有用”不是否定自己,而是认清现实,停止“为难中国”不是妥协,而是自救。
如果继续活在“西方优越”的幻想里,最终被困住的不会是埋头发展的中国,而是在矛盾中逐渐迷失的德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