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豪掷165亿!德国要自废武功,将中企设备全部换下,默茨访华悬了

0
分享至

日前,德国突然计划拿出165亿人民币,用纳税人的钱给企业补贴,要把华为等中企5G设备一锅端。

这一操作,不仅让德国国内一片哗然,也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更“凑巧”的是,德国总理默茨原定的访华之行也可能被“无限期拖延”。

外界一时看不懂:中美关系刚刚缓和,欧洲本有机遇走出独立姿态,德国却偏偏选择向中企开刀,这到底是战略清醒,还是外交走火?



拆设备烧钱?

这场闹剧的起点,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19年,美国就开始四处游说,要求盟友封杀华为,但德国当时并没有照单全收,反而采取了“拖字诀”。

如今,德国突然按下“快进键”,宣布将在2025年年底前,用高达165亿元人民币的国家补贴,强推企业拆除华为设备,改用欧美厂商的替代产品。

让人更疑惑的是,有数据指出,华为设备在德国5G网络中占比高达三成,几乎所有主要运营商都在用,这就意味着,一旦拆除,德国的数字化进程不但会被拖慢,还可能直接停摆。



而且,德国企业此前一直以“成本太高”为由,拒绝换设备,现在,政府一边掏钱补贴,一边强制执行,不仅逻辑混乱,也让企业苦不堪言。

更魔幻的是,这一切发生的时间点非常“微妙”,2025年初,中美科技层面刚刚达成阶段性共识,全球大环境正趋于缓和。

欧盟本有机会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推动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德国此时却“逆势而动”,反而主动挑起与中国的技术矛盾,还把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



德国此举完全背离了欧盟多数国家的“拖延战术”,显得格外孤立,那德国为什么突然“动真格”,要说是美国在背后使劲,目前来看,华盛顿的动作并不算激烈。

更大可能是德国内部政治的“自我施压”,默茨政府面临国内右翼民意压力,希望在外交上展示强硬;但手法选错了对象,对华出招,反而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工业强国变“空壳”?

如果说替换设备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那它背后的经济后果,才是真正的大坑,先不说165亿的财政支出压力,光是拆除旧设备、培训新系统、重新部署网络,这一整套流程就足以拖垮企业的运营节奏。



而德国的工业体系,本就已经处在高压之下,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失去了廉价俄罗斯能源,转而关闭火电厂和核电厂,制造成本翻倍上涨。

数据显示,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仅对华出口就占了德国出口总额的近一半,一旦中德关系受损,德国的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可能遭遇滑铁卢。

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德企巨头,几乎都把中国当作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市场不仅贡献了销量,更是它们利润的主要来源。



现在德国政府却反其道而行,先是砍掉华为,接着可能还要面临中国的反制措施,比如提高德系车关税、限制高端设备进口等,都是中国手中的“合法选项”。

更让人担忧的是,德国似乎误判了全球科技竞争的节奏,它想要在中美科技竞赛中找准定位,但第一步却是对中国出手。

这不仅打乱了自己与中国的合作节奏,也可能失去在未来技术生态中的话语权,德国此举不仅是“自废武功”,更可能让欧盟在美国的“科技收割”中失去主导权。



一边是成本飞涨的制造业,一边是逐渐失衡的对华贸易结构,德国若继续走这条对抗路线,恐怕不仅不会“赢回技术主权”,反而会把自己推向工业空心化的深渊。把车开向悬崖,踩油门不是办法,拐弯才有生路。

德国外交陷入“左右互搏”

就在德国宣布替换中企设备的同时,另一件事也被悄悄按下了暂停键,默茨原计划的访华行程突然变得不确定,外交部内部消息称“可能推迟”。

这不是个别现象,此前德国外长的访华行程也在最后一刻取消,显然,德国对华外交,正在经历一场内部撕裂。



从目前释放出的信号看,默茨政府内部的分歧正在扩大,德国亲美派在政府层面掌握主导,而企业界则普遍倾向于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合作,这种政策姿态的摇摆,让德国在外交上显得立场不清、方向不定。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默克尔时代留下的“务实外交”正被逐步拆解,默克尔任内曾多次强调,德国必须在中美之间保持中立,不应在大国竞争中选边站队。

如今来看,她的判断正在一一应验,德国若失去与中国的合作窗口,不仅会在经济上受损,在地缘政治上也会陷入孤立。



在一项民调中发现,超过60%的德国企业明确反对与中国“脱钩”,尤其是制造业龙头企业,几乎全员“倒向理性”。

但政府似乎听不见这些声音,反而一头扎进意识形态的漩涡,是否还能访华,已经不只是一个行程安排问题,而是德国对华战略是否还有回调余地的风向标。

一旦德国彻底失去与中国的外交互动,不仅可能错失在中美之间的平衡点,还将加速其在欧洲内部的边缘化,欧盟本就是一个松散联盟,德国若变得激进,法国、意大利等国是否还愿意继续“配合”,谁也说不准。



从“拆设备”到“访华悬置”,德国这两步棋看似独立,实则连环,一方面是对华技术对抗的主动升级,另一方面则是外交关系的自我孤立,这不是“战略自主”,更像是“战略自残”。

中美关系近来进入缓和阶段,全球都在寻找合作路径,唯独德国选择了“逆风起跳”,而且是在没有明确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技术摩擦。

从长远看,这种“反常操作”不仅不会带来安全感,反而会加剧国内产业焦虑和外交困境,在全球经济结构重塑的关键阶段,多边合作才是唯一出路,德国若继续一意孤行,不仅自身工业会被拖垮,还可能成为欧盟未来分裂的“导火索”。



默克尔曾说,德国的未来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变化中保持理性。现在看来,这句话比任何时候都更贴切,德国还来得及转向,但机会窗口不会永远敞开。

信息来源:
德方:总理默茨访华“不存在前提条件” 2025-10-29 10:01·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回京历史梦 incentive-icons
回京历史梦
山巅俯瞰兴衰史
5001文章数 16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