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历史,不是写在纸上,而是用战机的航迹刻在天上,用军舰的航迹刻在海上。那条曾经被无数次提及的所谓“海峡中线”,就是这样一段正在被抹去的历史。
还记得2022年8月那个闷热的夏天吗?整个网络空间都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盯住一架飞机的航线。当佩洛西那架专机不顾我们三番五次的严正警告,执意降落在台北松山机场时,我相信无数国人和我一样,守在屏幕前,胸中翻腾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怒火与憋屈。那一刻,我们感觉被深深地冒犯了,一种主权被公然挑衅的刺痛感,传遍全身。
然而,短暂的愤怒之后,世界见证了前所未有的雷霆反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迅速宣布,在台湾岛周边划定六大区域,进行史无前例的“联合利剑”大规模军事演训。那几天,全球的卫星和雷达都聚焦在那片海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习,这是历史性的时刻。我们的军舰,第一次如此贴近台湾的海岸线,近到台媒惊呼甚至可以用望远镜看到岛上的中央山脉。这是一种物理上的贴近,更是心理上的碾压。
![]()
更让世界为之震动的是,数枚被网友戏称为“东风快递”的弹道导弹呼啸升空,精准地飞越了台湾本岛上空,落入其东部外海的预定目标区。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所谓的“天险”海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过是一道可以随时跨越的水沟。军事专家宋忠平当时就分析指出,这次行动的意义在于,它用实际行动宣告了“台独”势力所倚仗的地理屏障和心理防线,已经彻底失效。
那个夏天,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它像一声惊雷,不仅震慑了岛内的宵小,也向全世界清晰地宣告:在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上,任何试探和挑衅,都将迎来我们最坚决、最强有力的回应。游戏规则,从那一刻起,被彻底改写了。那条看不见的“海峡中线”,在导弹飞越的轨迹下,被毫不留情地抹除了。
![]()
如果说2022年的那场大演训是一场震撼全球的“首映礼”,那么从那天以后,这部名为“主权宣示”的大片,就开始进入了“常态化”播出的阶段。你甚至可以说,它已经从一部需要买票观看的大片,变成了一档每天准时播出的“天气预报”。
你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情景:东部战区的一位歼-10飞行员,驾驶着他的“猛龙”战机,在台岛周边空域执行任务。对他而言,飞越所谓“海峡中线”早已不是什么需要特别标记的动作,而是和每天上下班打卡一样自然。他的任务,是和海面上的海军兄弟们一起,织就一张覆盖全岛的巡逻网。这种从“新闻热点”到“日常状态”的转变,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排山倒海般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阳谋。它在潜移默化中,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从一句外交辞令,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每天都在上演的地理现实。它让岛内民众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所谓的“安全”,根本不可能寄托于外部势力的空头支票,而“台独”的幻想,在解放军日复一日的航迹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我们正在用行动,牢牢地把控着台海局势的主动权和节奏感,一切,都按我们的剧本在走。
![]()
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这种常态化巡航的背后,是一种极高的战略自信。它不再需要每次都大张旗鼓地宣告,而是用一种“我就在这里”的姿态,重塑了整个区域的战略态势。这种做法,既避免了持续性的高度紧张,又在实质上达到了战略威慑的目的,这是一种更高明的博弈手段。
当然,光有“日常巡逻”还不够。每当有人试图挑战我们的底线,误判我们的决心时,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展示更进一步的实力,让他们彻底断了念想,把已经模糊的红线重新描绘得清晰无比。
2023年4月,当蔡英文在美国加州的里根图书馆与麦卡锡会面后,我们的反制措施再次升级。这一次,一个庞然大物加入了围岛演训的行列——中国海军“山东舰”航空母舰编队。它没有出现在拥挤的台湾海峡,而是悄然部署在了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广阔海域。
![]()
这步棋有多妙?它直接击碎了“台独”势力最后的幻想。过去,他们总以为可以“背靠大洋,等待外援”。但山东舰的出现,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直接插在了他们的背后。这意味着,一旦有事,我们不仅可以从西面发起攻击,更可以从东面形成夹击,构成南北封锁、东西对进的“瓮中捉鳖”之势。
同时,部署在台湾东部的航母编队,本身就是对任何企图从外部驰援的军事力量最直接的警告:此路不通。它用航母甲板上频繁起降的歼-15舰载机,划出了一道坚实的“禁区”。这种从东西两面同时施压,并且具备阻断外援的能力,标志着我们的军事准备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立体的层面。
从那以后,无论是赖清德再次“过境”美国引发的联合演训,还是最近东部战区高调通告全球的训练,其行动逻辑都是一脉相承的。官方通报里提到的“侦察预警、空中封锁、精准打击”,这已经不是在演练单一科目了,而是在向世界展示一套完整的、随时可以启动的作战方案。从发现目标,到划出禁飞区,再到一击致命,整个流程我们已经烂熟于心,并且反复彩排。
![]()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担心:我们如此频繁地展示肌肉,会不会真的擦枪走火,把局势推向不可挽回的地步?这恰恰是全世界都在观察,也是我们想通过行动去回答的核心问题。
是的,我们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实力,但请注意,我们所有的强硬行动,都是在对方挑衅在先的前提下做出的回应。从佩洛西窜台,到蔡英文会晤麦卡锡,再到赖清德发表“台独”言论,每一次都是他们先打破了默契,挑战了底线。我们的行动,是后发制人,是精准反制。我们没有主动去升级局势,我们只是在用对方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这是一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大国智慧,既有雷霆万钧的实力,也有着高度的战略耐心。西方一些人总喜欢用他们自己的历史经验来套我们,认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必然会走上侵略扩张的老路。但他们没看懂的是,中国的文化基因里,最核心的是“守家卫土”。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去别人的地盘耀武扬威,而是为了捍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每一寸土地,绝不容许任何人分裂出去。
![]()
这种逻辑,在我看来,是一种实力与克制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常态化的军事存在和关键时刻的升级行动,明确告知所有相关方,我们拥有解决问题的绝对实力和坚定意志。另一方面,通过将行动限定在“回应”和“警告”的框架内,又为局势保留了回旋的余地,展现了不愿轻启战端的战略定力。这既是力量的展示,也是智慧的运用。
我们绝不打第一枪,但也绝不会给对手开第二枪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想告诉世界的“中国逻辑”:我们热爱和平,但我们更爱我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它,我们有不惜一切的意志,更有说到做到的能力。
剧本早已写好,并且彩排了无数遍。现在,舞台的灯光已经打亮,选择权,确实已经不在旁观者手中了。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基于已公开的新闻报道、官方通报及公开资料撰写,旨在提供信息分享与个人观点交流。文中所引用的专家观点或分析,均来自公开渠道。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决策建议,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不代表任何机构。读者应基于独立判断,审慎对待文中所述信息,并自行核实其真实性与准确性。作者对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