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源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已顺利完成422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县级数据审核,并正式提交至省级平台,为后续市、省两级审核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此次普查自2024年4月启动以来,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历经实地调查、信息采集、数据录入等关键环节。截至2025年10月,工作取得两大核心进展:一是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简称“三普”)374处文物的复核工作,复核率达100%,涵盖古建筑27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2处、古文化遗址22处、古墓葬10处、石刻1处;二是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48处(简称“四普”新发现),包括古建筑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1处、古文化遗址10处。
![]()
本次文物普查不仅是对东源县文物资源的全面梳理,更在多维度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具体体现在四方面:摸清文物家底,系统掌握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现状,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服务文化传承,普查成果将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讲好东源故事的重要依据。平衡城乡建设与保护提前明确文物分布,确保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避开文物核心区,实现“保护与发展两不误”。推动文旅融合,为文化旅游、研学体验等产业发展储备资源,提供决策参考。
![]()
此次普查形成的成果,将在后续工作中发挥全链条支撑作用:助力文物保护精准化,建立完整文物档案,为濒危文物抢救修缮、日常保养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规划建设科学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交通水利等项目中,落实“先考古、后建设”原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为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提供实物与史实支撑。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创开发、文化节庆等经济社会价值。
下一步,东源县将持续推进文物普查后续工作,建立全县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制作文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形成普查工作报告与分析报告,进一步充实地方文物资源库,为长期文物保护与文化发展筑牢基础。
来源:东源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