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哮喘犯了咳到撕心裂肺?别再扛了!这个经方两三剂就见效,麻黄18g、石膏24g…用量都给你标好了!
“一到换季就喘得没法躺,咳到半夜睡不着,感觉肺都要咳出来了……”多少顽固哮喘患者被这毛病折磨得没脾气,喷药只能临时救急,激素又怕副作用——今天要给大家挖个“治喘宝藏经方”:越婢加半夏汤,专门对付难缠的哮喘,连《中医治法与方剂》都推荐,两三剂就能看到效果,药味药量清清楚楚,帮你少遭罪!
先对照:你是不是“肺胀型哮喘”?这3个信号一出现,就该用这个方!
不是所有哮喘都能用这个方,得先看有没有这几个典型症状:
- 咳得凶、喘得急:一发作就不停咳嗽,喘气时胸口发闷,甚至要张嘴呼吸;
- 眼睛胀得吓人:眼周发紧、发胀,严重时感觉眼球像要“掉出来”一样(中医叫“目如脱状”);
- 脉象浮又大:摸手腕把脉,能明显感觉到脉搏又浮又有力,不像普通哮喘那样细弱。
要是符合这三点,大概率是中医说的“肺胀”,用越婢加半夏汤就对了!
为啥这方子能治顽固哮喘?先搞懂哮喘的“根”:外邪裹着“水饮”堵在肺里!
很多人以为哮喘只是“肺不好”,其实没这么简单。中医认为,哮喘老不好,关键是“外邪+内饮”缠上了肺:
比如着凉、吹风后,外来的邪气(像寒气、热气)钻进身体,把肺气堵住了;肺气一堵,身体里的津液没法正常流通,慢慢就凝结成“水饮”(就像管道堵了积水一样)。这些水饮堵在肺里,肺气没法正常“呼吸”,一受刺激就会往上逆,导致又咳又喘。
更麻烦的是,眼睛和肺、三焦(全身水液通道)是连通的,肺里的水饮堵得厉害,会顺着通道影响到眼睛,这才会出现“眼睛胀得像要掉出来”的情况——而越婢加半夏汤,就是专门“打通肺气、清掉水饮”的方子!
记死这个方子!麻黄18g、石膏24g…药味药量一点不能改!
治哮喘的关键在“对症用药”,这个方子的6味药,每一味都有讲究,用量更是经过千百年验证的,千万别自己加减:
越婢加半夏汤配方:麻黄18g、石膏24g、生姜9g、大枣15枚、甘草6g、半夏15g。
煮药、喝药有技巧,效果翻一倍:
1. 先单独煮麻黄:把麻黄放进锅里加水煮,煮到水面冒“浮沫”(这是麻黄里容易让人心慌的成分),一定要把浮沫撇掉;
2. 加其他药一起煮:撇完浮沫后,再把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放进去,一起煮到药汤浓稠;
3. 分3次温服:煮好后滤掉药渣,把药汤分成3份,早中晚各喝1份,喝的时候要温着喝,别喝凉的。
方子为啥这么灵?6味药“分工明确”,还能互相“保驾护航”!
别小看这6味药,它们不是随便凑的,而是“一层管一层”,既治哮喘,又不伤身体:
- 麻黄(18g):方子的“主力”!专门疏通肺气,把肺里的水饮排出去,还能散掉体表的邪气,从根上解决喘咳的原因;
- 半夏+生姜:一对“黄金搭档”!半夏能化痰、降逆气,生姜能温胃、散水饮,帮着麻黄把肺里的“垃圾”清得更干净;
- 石膏(24g):负责“平衡”麻黄!麻黄偏温,容易让人出汗太多,石膏是辛寒的,既能控制麻黄的发汗力,又能清掉肺里的郁热,避免越治越上火;
- 甘草+大枣:方子的“保护盾”!石膏偏寒凉,容易伤脾胃,甘草和大枣能养护胃气,还能缓解气管痉挛(中医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气管也是肝系筋膜构成的,甘甜的药能让它放松)。
就像《方舆》里说的:“哮喘要是拖了几天没治好,痰和气堵得更严重,眼睛胀、鼻子扇动,脉象还浮大,用越婢加半夏汤,两三剂就能见效!”这可不是吹牛,是古人临床验证过的效果!
最后一定要提醒:别自己抓药喝!安全比效果更重要!
虽然这个方子治哮喘很灵,但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不是所有哮喘患者都适合——比如你要是哮喘时怕冷、流清鼻涕(偏寒证),或者咳黄痰、发高烧(热得太厉害),用这个方可能就不对症。
千万不要照着方子自己去药店抓药喝!不仅可能没效果,还可能伤身体。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让医生根据你的症状、脉象辨证,看看是不是适合这个方,要不要微调,这样才能既安全又有效。
如果你身边有被顽固哮喘折磨的人,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TA,说不定能帮TA找到治喘的方向!你或家人有过哮喘经历吗?评论区聊聊你是怎么缓解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