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德国外长放完嘴炮,访华行程直接告吹,中国没人想见他!

0
分享至

近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临近登机访华前,突然被德方以“未能安排足够会谈”为由推迟行程。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瓦德富尔一边高调宣称“台海有事就是德国有事”,一边又急切需要中国的稀土资源与半导体供应。



德方在10月24日宣布推迟原定26日开启的访问时,官方措辞显得克制而模糊。然而德国媒体毫不留情地用“没人想见他”作为标题,揭示了问题的实质:除了与中国外长王毅的礼节性会晤得以保留,中方其他部委和高层均未安排会面。这种高层集体“缺席”的外交冷遇,在素以务实稳健著称的中德交往史上极为罕见。

事件的导火索清晰可循:瓦德富尔在出访前夕接受路透社采访,公然对台湾问题提出“自定义”版的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台海自由航行对德国繁荣至关重要”,甚至抛出“反对以武力改变台海现状”的论调。这些言论迅速引发中方严正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10月24日的记者会上明确强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中原则是唯一的表述,没有任何‘自定义’的空间。”发言人更进一步点破:“只说维护台海现状,却不说反对‘台独’,这实质上是对‘台独’活动的纵容支持。”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此次夭折的访问本应是德国总理默茨未来访华的重要前奏,且瓦德富尔特意组建了包含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和稀土进口商代表的豪华阵容,彰显了德方对此次访问的经济期待。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而中国占据全球稀土加工产能的85%,德国的汽车工业、高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资源存在深度依赖。然而,瓦德富尔的外交操作却充满了令人费解的矛盾:就在访华前数日,他刚结束对日本的访问,期间不断攻击中国在台海、东海和南海的所谓“侵略性行为”,甚至试图推动建立针对中国的“八国新合作框架”。这种“边吃饭边砸锅”的策略,暴露了德国外交在价值观与现实利益间的艰难摇摆。
德媒《焦点》周刊对此评论道,瓦德富尔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其特点是在承认对华经贸合作重要性的同时,执意在地缘政治和价值观问题上对中国施压。这种模式的弊端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的外交战略日益显现混乱态势。失去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加深了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德国似乎正在抛弃默克尔时代那个懂得“以贸易促转变”的务实路线,转而陷入意识形态主导的对抗思维。在半导体供应链危机中,由于荷兰政府扣押中资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导致大众汽车面临芯片短缺而可能停产,德国经济部长甚至宣布将就此事向北京提出外交抗议。然而,这种在安全上追随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的“两面下注”策略,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中已然难以维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漫步独行侠 incentive-icons
漫步独行侠
发现不一样的视角
222文章数 1558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