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里的陌生短信,
有时藏着看不见的“陷阱”。
从“快递丢失理赔”到“账户异常冻结”,
诈骗分子总能编造出五花八门的理由,
瞄准人们的担忧与疏忽下手。
近期,
一种以“账户余额支付”为由的
诈骗案件高发,
不少群众因轻信而上当受骗。

徐州丰县居民陈某收到陌生短信,内容是“您的账户里面还有309元,已完成支付,如果有疑问回拨手机号138XXXXXXXX”。陈某信以为真,便回拨了电话。
![]()
对方自称“腾讯微保客服人员”,告知陈某曾开通“腾讯微保”自动续费,如不取消则会每月自动扣费2000元。陈某慌了,急忙询问如何关闭自动续费服务。对方让其按指示操作,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诱骗陈某将所有银行卡的钱全部汇至一张银行卡里,并索要验证码、刷人脸。直至收到扣款短信,陈某才醒悟,被骗2万余元。
![]()
套路
解析
1、“诱饵”钓鱼
通过陌生短信发送“账户支付”“余额变动”等虚假信息,附上回拨电话诱导联系。
2、伪装身份
接通电话后冒充知名平台客服,利用群众对正规平台的信任降低防备。
3、制造恐慌
编造“自动续费不取消将高额扣费”的谎言,迫使受害者因急于止损而慌乱。
4、精准骗钱
以“协助关闭服务”为由,诱导下载非正规APP、开启屏幕共享,进而套取银行卡信息、验证码,完成转账诈骗。
警方提示
1. 陌生短信慎轻信,凡是涉及“账户异常”“自动扣费”等内容,切勿直接回拨短信中的电话,应通过官方APP、官网或官方客服热线核实;
2. 正规客服不会索要屏幕共享权限,更不会要求将资金汇至“安全账户”,凡是要求开启屏幕共享、转账汇款的,一律是诈骗;
3. 验证码是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银行卡密码;
4. 如不慎被骗,务必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内容来源:江苏警方、昆明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
▍综合编辑:马龙生活网(转载请注明)
注:
免责声明: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删除处理。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