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肇兴 胡春风 记者李飞 白云峰)近年来,依兰县全面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要求,紧紧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等内容,聚焦新时期党员干部新标准、新要求,构建“123”全链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储备高素质干部队伍。
聚焦“1个要素”,夯实基础强化保障。依兰县聚焦“教育资源”关键要素,创新开展教育教学“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培训质效。实施“硬件设施改善工程”,在党校原有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设备更新、安全维护和后勤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提升教学设施条件;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立足县委党校师资队伍主体,邀请县级领导干部任特聘讲师、业务部门精英骨干任兼职讲师,构建多元化、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高质量教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实施“课程质量提升工程”,打破以往单调的讲述式和讲座式传统课堂模式,将红歌联唱、观红色影片、理论课程情景模拟和智能心理测评等编入课堂教学,全面促进教育培训质量大幅提升。
突出“2个导向”,增强本领提高素养。依兰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精准化、实战化干部教育培训。突出政治导向,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在线学习等形式,先后举办新提职副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农村(社区)党员专题培训示范班等,累计培训干部2500余人次;突出需求导向,通过分系统分领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科学设置包含理论武装、党性教育、专业能力、示范培训等主体班次,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以提升专业能力为重点选调优秀人才赴深圳、杭州、泉州等地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拓宽党员干部的工作思路。
完善“3个机制”,健全培训从严管理。依兰县注重加强学风建设,创新推行“训前+训中+训后”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完善训前登记机制,建立“一人一档”学员档案,实时动态更新精准全面管理,保障学员学习过程、学习成效、学用转化有效衔接;完善训中跟班机制,建立组织部门随机督查、县委党校全过程管理、班委会密切配合的三级协同管理制度,坚持动态跟踪服务;完善训后考评机制,实行“出勤情况+交流研讨+心得体会+个人总结+随堂测试”综合考评机制,把学用转化能力强、工作实绩突出、实干担当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干部教育培训成果在实践中落地见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