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辆最新标准的国六重型货车,如果不喷尿素或者拆除污染处理设施,其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30辆尾气达标重型货车的排放量。让“假达标”的车辆“带病”上路,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还严重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发现一些第三方机构在检验和维修过程中弄虚作假、故意“放水”,造假手段“五花八门”。
对此,《环境经济》采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召回监管研究室主任刘嘉,他总结了10种第三方机构造假手段。
第一种:使用OBD作弊器
2024年9月,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对全省机动车检验过程数据开展大数据分析。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发现,诸暨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多条检测线存在不同车辆的软件标定识别码(CAL ID)和软件标定验证码(CVN)一致、复检车辆通过率异常偏高等问题,存在规模化弄虚作假嫌疑。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立即会同省公安厅,指导绍兴市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对案件开展联合侦办。侦查发现,2023年7月,该检测公司法人购买作弊电源板,替换尾气检测仪内部电源板,并设置不同档位,可等比例减小尾气排放检测结果,为4000余辆机动车出具虚假合格报告。
检查还发现,自2020年1月以来,该检测公司12名员工通过网络经销商购买机动车车载排放诊断系统(OBD)作弊器。为规避监管,上述人员在检测机构外部的修理厂中,先使用OBD作弊器消除待检车辆故障码,然后进入检测线,确保一次性通过检验。
根据该检测公司作弊电源板问题,执法人员对检验设备进行溯源摸排,查实该作弊器系浙江某科技公司华东地区售后维修员委托广州公司技术人员研制生产,并配套手机遥控App软件,擅自更改尾气检测数据。
第二种:使用尾气检测作弊器
河北省保定市生态环境部门查处了某机动车检测公司使用作弊装置出具虚假报告一案。该检测公司汽油检测线工控机主机箱与排气分析仪连接端接了“外挂作弊器”,作弊器可以模拟生成检验“合格”的数据结果,替代实际检测机动车测试结果。
![]()
使用OBD作弊器。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第三种:未按照标准规范开展检测
2024年7月,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陕西省西安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在2024年出具的检测报告中,陕A3Q9、陕AQ5U等1740台车使用双怠速法进行检测,待检车辆在检测期间转速恒定无变化,明显违反标准测试程序中转速有低怠速、高怠速测试阶段的要求,涉嫌检测报告造假。
第四种:替气检验
2024年3月,安徽省蚌埠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对全市第三方机构开展非现场执法检查,发现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在环保检测操作时,疑似存在调换检验车辆的行为,随即突击现场执法检查。
经查,该检测公司自2023年9月底起,让尾气检测不合格的待检车辆进入3号检测线,工作人员将3号检测线机动车尾气检测取样管接口拔出,插入事先停放在4号检测线的尾气排放合格车辆的排气筒内,从而让4号检测线上的机动车排放数据替代3号检测线上的机动车排放数据。该检测公司采取上述调换检验车辆的方式,累计出具虚假检验报告达71份。
第五种:替车检验
福建省漳州市台商区交警大队民警分析发现,全区近期检验的外省籍挂车数量异常增加,且集中在漳州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进行检测。通过视频比对、轨迹查询、现场隐秘侦查等,初步调查发现,2024年5月初至6月22日,该检测公司所检测的省外重型罐式自卸半挂车、省外重型平板自卸半挂车、省外重型自卸半挂车3种车型共200余辆,存在涉嫌替检代检的情形。
民警对相关人员审讯得知,张某亚等4人通过张某华介绍,勾结该检测公司负责人曾某平,按照每台车3100元至3400元不等的价格,接收客户邮寄过来的需要代检车辆的行驶证,并通过网上购买假号牌悬挂到替检车上,在代检车辆上重新打刻车架号、更换尾部标志等操作后,通过牵引车拉到该检测公司检测,为省外重型挂车办理替检代检业务,非法牟利约24.6万元。
第六种:转速仪贴风扇
2024年7月,执法人员现场检查山西省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时,查阅了该检测公司汽车排放检验系统上传的视频,发现被查阅的所有变速器型式为手动的受检车辆,在采用稳态工况法检测时,转速检测过程中的转速计均吸附在车间风扇上,受检车辆引擎盖未打开,也无其他连接转速计动作。该检测公司以风扇转速采集数据替代车辆发动机转速数据,最后出具了虚假检验报告。
第七种:未实际检测就出具合格报告
2024年7月,执法人员对山东省滨州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检查时发现,鲁NX21、鲁MEA0等车辆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未上车操作,就出具了合格报告;鲁MEA0、鲁NA96等车辆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未插入烟度计,直接检测,然后出具了合格报告。这些都属于未实际检测就出具检验报告的情形。
![]()
替车检验。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
检测数据异常。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网
第八种:修改设备参数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
安徽省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江苏省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时,通过大数据排查发现,部分在南京市首检不合格的车辆,均在马鞍山市某机动车检测公司重新上线并通过了检验。
随后,马鞍山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市公安局开展突击检查,发现该检测公司串通检测软件开发公司,在后台违法设置修正参数(fpxs),通过调整修正参数数值,人为降低各项污染物排放浓度数据,使排放不合格的车辆通过了排放检验。
执法人员现场使用其他车辆对修正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验证,确认该检测公司设置的修正参数可将超标车辆的污染物浓度降低至合格水平,据此出具的虚假检验报告约500余份。
第九种:修改软件参数降低车辆负荷
2024年7月,执法人员对江苏省常州某机动车检测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检测公司加载减速工况法测功机所测车速远高于OBD读取的实际车速,速度差值在10公里/小时—40公里/小时不等。
经调查询问,该检测公司检测人员承认通过远程控制软件修改关键检测条件——速度脉冲参数,使得测功机所测车速远高于实际车速。据不完全统计,该检测公司约有1900多辆车辆使用加载减速工况法测功机检测,所测车速远高于OBD检测过程数据中的实际车速。
第十种:多种手段联合作弊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现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多条检测线,存在初检和复检前后车辆排气管的位置和外观有细微差别的问题。经排查,执法人员发现,车辆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污染物数据呈现异常平稳状态。除此以外,该检测公司还存在排放分析仪响应速度过快、不同车辆的CAL ID和CVN一致等异常情况。
经执法人员现场查证,该检测公司配有一套替气检验的气罐,在车辆复检时,提前将合格气罐放置于车辆后备箱内,然后通过管路引至排气管旁。为了掩人耳目,该检测公司在排气管位置加装金属套管,气瓶开关处连有一个电磁阀,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控制。同时,该检测公司还使用尾气分析仪干扰器,直接模拟出具合格检验数据,并使用OBD屏蔽器,屏蔽车辆故障代码或未就绪状态,使排放检验系统无法识别故障车辆OBD信息,从而使不合格车辆通过排放检验。
此外,执法人员通过网络监控发现,该检测公司进行尾气检验时,分析仪响应速度非常快,几乎所有污染物数据在取样探针插入排气管后就突然升高,而且这部分汽油车污染物过程数据曲线在恒定的达标区间内呈现不规则波动。经现场检查,尾气分析仪机箱内的主板上装有干扰器,使检验数据可以处于达标区间内。
“以上10种就是目前第三方机构主要的造假手段。”刘嘉告诉记者:“从监管的角度来讲,不管第三方机构造假手段有多少、有多隐蔽,执法部门都能发现。特别是现在AI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扩大了覆盖范围,而且还显著提升了执法的精准性、时效性。”
据悉,生态环境部组织了多家技术单位集中攻关,目前已经将京津冀鲁豫等重点区域机动车检验机构重点过程数据接入国家平台,并且通过研发构建AI大数据模型,能够智能识别弄虚作假和检验不规范问题线索,指导地方进一步提高检验机构运行管理水平,而且后续还将进一步扩大线索识别范围和类型,持续强化机动车环境远程监管。
文章来源:环境经济杂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