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中美之间找活路,韩国总统李在明玩起了 “双线操作” 的平衡术。
对美方面
据韩联社10月27日报道,韩国总统李在明表示,韩美两国在今年早些时候达成贸易协议后,目前仍就首尔承诺的3500亿美元投资计划的关键细节僵持不下。
![]()
原因很明确,“投资方式、投资金额、时间表以及如何分担损失和分配收益——所有这些都尚未达成一致。”他表示:“美国当然会试图最大化自身利益,但不能给韩国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话听起来韩国在这场贸易中是自主型,但其实这场围绕天价预付款的拉锯战,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经济霸凌。
对韩国来说,长期依赖韩美同盟的军事保护的安全绑定让它在贸易谈判中硬气不起来。特朗普政府正是抓住这一点,一边拿3500亿美元投资当筹码,一边用关税大棒施压,甚至把韩国的投资说成 “预付款”,态度强硬得很。 3500亿美元对韩国来说,绝不是“咬咬牙”就能背下的数字。要知道,美方同意将对韩25%关税降至15%的核心交换条件就是这3500亿。现在,韩方只能寄希望于提议设立10年分期投资的基金,结合贷款与担保方式逐步实施。
对华方面
22日,李在明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谈及韩美、韩中关系时称,尽管和中国意识形态、政府体制不同,但“不能把中国拒之门外”。不过,他同时坦言,韩美同盟关系使得韩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有点微妙”。
这话不是随口说说,李在明特意点出关键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 年韩国近四分之一的出口都靠中国,半导体、汽车零件这些吃饭的产业,离开中国市场根本玩不转。
而最近中方的反制举措更让韩国清醒。
此前,韩华海洋株式会社在美相关子公司协助、支持美国政府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开展301调查并采取措施。作为反制措施,中国商务部宣布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的5家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理由是这些企业参与了对中国 “关键领域” 的技术限制,违反了公平贸易原则。中国的反制如此之快,怕是李在明没有想到的。
韩华海洋是韩国造船业的龙头,5 家子公司年营收里有18%来自中国市场,被列入清单后,它们不仅没法再参与中国的港口建设、海上风电等项目投标,还面临原材料进口限制。消息一出,韩华海洋股价当天跌了 7.2%,韩国造船协会紧急向李在明政府施压,要求 “尽快和中国沟通解决”。
![]()
这件事给韩国提了个醒:中国不是只能被动接受,要是韩国在中美之间偏向美国、损害中国利益,中方有足够的手段反制,而受伤的最终还是韩国企业和经济。这也是为什么李在明敢对着美媒说 “不能拒中国于门外”。他赌的是美国不会真逼韩国 “二选一”,更清楚一旦得罪中国,韩国的经济损失可能比美国关税还严重。
眼下对李在明来说,最大的机会就是在10月底的韩国APEC峰会。一方面李在明派特使邀中国领导人访韩,希望借峰会机会解决韩华海洋的反制问题,推动中韩重启 “经贸合作对话”;另一方面李在明又盼着和特朗普在峰会上打破贸易僵局,争取让美国放宽投资条件,比如把3500亿美元的期限从 5 年延长到10年。要是能借峰会的机会,既让美国松口投资条件,又让中国看到合作诚意,这场平衡术就算成功了一半。
说到底,韩国的选择从来不是 “选美国还是选中国”,而是 “怎么才能既不得罪美国,又不失去中国”。在大国之间找生存空间,从来都是件既要智慧又要运气的难事,一步踏错,可能就是经济和安全的双重损失。在这一点上,李在明是比尹锡悦聪明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