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统一大业动真格,中国官宣台湾光复纪念日,让全球产生同一个想法

0
分享至

台湾光复纪念日设立后,全球舆论产生了同一个想法——中国统一大业这步棋动真格了!

近日,中国正式通过立法程序,将每年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一决定在国际社会引发了广泛关注,根据新法规定,国家将以多种形式举办纪念活动,缅怀1945年台湾结束日本殖民统治、重归祖国怀抱的历史时刻。



这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台海问题最核心的那个“模糊地带”上。

长期以来,美国靠着这种“战略模糊”游走其间,将台湾当作一张可以随时打出的牌。

可现在,北京用一部白纸黑字的法律告诉世界,台湾的地位问题不是一笔可以讨价还价的交易,而是一个早已写定结局的历史与法律事实!



此举一出,国际舆论瞬间被点燃。

一些西方媒体,如美联社,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信号,直言这是中国在强化其主权宣示。

当然,也不乏一些声音习惯性地渲染紧张气氛。



【这件事一出来,国际上的反应很热闹,很多外媒立刻报道】

北京这次选择用“立法”来发声,而不是简单的政治声明,其深意就在于“固化”。

它要把“台湾回归祖国”这个历史事实,从教科书上的一个知识点,变成国家日历上一个每年都要启动的、具有强制力的国家议程。

这不仅是对外的宣示,更是对内的思想统一,为子孙后代建立一个不容置疑的历史坐标!



这次提案的细节里藏着更深的用意。

提案人中,有一位是台湾省籍的代表。

这位代表的身影,也曾在2015年的“九三阅兵”上出现过。

这绝非巧合,而是精心设计的一笔。

它传递出的信息是这不仅是大陆单方面的决定,含了“台胞参与,共书历史”的象征意义,巧妙地消解了外界可能贴上的“强加”标签。



当然,光有法理和情感是撑不起这场博弈的。

这种用法律设定框架的底气,是实实在在的硬实力在背后做支撑。

解放军的双航母编队已经证明,它们有能力冲破第二岛链,在远洋执行任务。

同时,中国完整的工业供应链和强大的经济抗风险能力,意味着对美国的经济依赖正在减弱。

当你的拳头足够硬时,你制定的规则,别人就不得不听。



华盛顿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将台湾问题“议题化”“筹码化”,努力维持一个可供谈判和操作的灰色地带。

近来,这种手法表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9月,美国在台协会(AIT)这个实际上承担外交职能的机构,公然提出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通过歪曲《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历史国际法文件,为台湾问题制造模糊空间。

紧接着,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也开始玩文字游戏,先后删除了“不支持台湾独立”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关键表述。



虽然在国际舆论和中国方面的压力下,“不支持台独”这一字样得以恢复,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句核心表述却迟迟未回归原位,显示出其在策略上有意留下漏洞。

与此同时,拜登总统至少四次公开表示会“协防台湾”,表面上似乎在表态,但与文字上的模糊形成鲜明反差。

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操作,其实只有一个明确目的,通过制造不确定性,把台湾变成一张可随时打出的筹码。

在这种灰色空间里,台湾的地位被刻意模糊,使其既不能完全独立,也无法完全融入中国主权框架,从而成为美国在亚太博弈中的战略工具。



而北京的反击方式,就是用法律的“非交易属性”来破局。

法律是刚性的,不容谈判的。

当台湾的地位被写入国家法律,它就从一个可被操弄的“议题”,变回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这就等于直接宣告:这张牌,你们没资格玩,我们也不陪你们玩了。



一石千浪岛内众生相

民进党当局的第一反应是指责大陆“制造对立”,这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叙事焦虑。

他们最怕的,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这个历史现实,被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楚。

这种焦虑并非一日之功,陈水扁时期就曾试图将“光复节”偷换概念为“接收日”,试图切断其与中国的历史连结。

赖清德也曾耍过类似花招,将“台湾光复日”与“金门战役”进行捆绑叙事,企图混淆视听。

当局发言人一边轻描淡写地说这个纪念日“不重要”,一边又拿出民调数据,暗示岛内民众对大陆的“防范”情绪,舆论操弄的痕迹相当明显。



但岛内的声音,从来不是铁板一块。

极少数“台独”组织将10月25日称为“台湾沦陷日”,并号召抗议,但应者寥寥,并未形成气候。

更多普通民众则认为,纪念台湾摆脱殖民统治,回归祖国,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历史记忆,理应支持。

还有相当一部分民众,他们的关注点根本不在这些政治作秀上。

对于他们来说,高企的房价和停滞的薪资才是每天要面对的真实困境。

这种民生疾苦,与政客的口水战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让赖清德当局的信任度不断下滑,此前在多起罢免案中的失利就是明证。



笔者认为

将10月25日设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一举动清晰地表明,统一议程的推进,已经进入了一个更加侧重于“规则、记忆与正当性”竞争的制度化新阶段。

未来的台海博弈,将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

它为未来定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基调:台湾问题,终将以中国的方式、按照中国的时间表来解决。

参考信源

环球时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来科点谱 incentive-icons
来科点谱
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
2526文章数 3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