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读诗欢迎您的光临。
![]()
镜湖西畔小茅茨,红叶黄花秋晚时。
天阔素书无雁寄,夜阑清梦有灯知。
功名蹭蹬初何憾,朋旧乖离未免悲。
遥想扁舟五湖口,阻风中酒又成诗。——宋 陆游《暮秋有怀王四季夷》
简译:
在镜湖的西畔,有一座小小的茅草屋,此时正值寒意泠泠的晚秋时节,枫叶流丹,菊黄似金。
天空广阔无垠,没有雁儿为我传递思念,夜深人静,唯有那盏孤灯知晓我清梦中对你的牵挂。
仕途不顺,虽功名难就,起初我并未觉得有什么遗憾,可与亲友分离,却难免让我感到悲伤。
我遥想你或许正乘着一叶扁舟,在五湖的入口处,因遇到逆风而饮酒沉醉,又写成新的诗篇。
![]()
赏析:
朋友还是老的好。王季夷是陆游少年时的伙伴,家族兄弟排行第四,故又称王四,本名王嵎,季夷是他的号。
王季夷祖籍山东潍坊,后随父母寓居吴兴,得以与陆游同窗共读,结下深厚的友谊,这份情谊伴随他们一生。
同频共振,同声相应,王季夷工诗词,与陆游唱和颇多,而陆游也亦将其视为知己,并称“平生吾子最知心”。
“共约暮年须强饭,天台庐阜要登临”,而且,两人还曾相约,要强身健体,晚年的时候共游天台山和庐山。
”万里喜闻身尚健,五更为有梦想寻“,飘零巴蜀的岁月里,陆游收到王季夷的书信,知其康健,欢喜不已。
出蜀归来,第一个重阳节就相约登高远足,关于王季夷,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极可能没有参加科举入仕。
他与陆游的友谊是纯粹的,是可以倾诉衷肠的至交,是可以一起欢喜一起悲伤的心灵知己,是最真的牵挂。
可王季夷爽约了,他没能实现与陆游暮年同游的约定,淳熙九年(1182年)早春,在料峭的寒意中走远了。
”诸公逝已久,幽梦忽相亲“,王季夷去世后,陆游悲痛不已,好久都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还常常梦见他……
![]()
宦海浮沉,羁旅漂泊,陆游为有王季夷这样的好友感到幸运,这首《暮秋有怀王四季夷》作于乾道元年至乾道五年间。
彼时,陆游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遭罢官,闲居山阴故里,而清风霁月般的王季夷则在外游历。
深秋岁晚,露冷霜寒,陆游很是惦记他,于是,就做《暮秋有怀王四季夷》相寄,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镜湖西畔小茅茨,红叶黄花秋晚时”,镜湖西畔的小茅屋旁,红叶与黄花相互映衬,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晚秋图画。
枫叶红得很热烈,菊花开得很灿烂,晚秋的镜湖很美,也很宁静,可那小茅屋却略带萧瑟之意,只因为友人不在身边。
“天阔素书无雁寄,夜阑清梦有灯知”,古人说雁足缠书,可以传递书信,可是,镜湖上天空广阔,却没有大雁飞过。
这写好的书信无从相寄,更无从知晓好友的音讯,夜深人静时,只有孤灯伴着自己,见证着自己在梦中对友人的思念。
![]()
“功名蹭蹬初何憾,朋旧乖离未免悲”,诗人直抒胸臆,写自己虽然在追求功名的道路上屡屡受挫,但并不感到遗憾。
可是,与亲朋好友分离,却让他感到无比地忧伤,午睡醒来,煮水烹茶,却无人与其同饮,这是何其地落寞和无奈!
“遥想扁舟五湖口,阻风中酒又成诗”,诗人通过想象友人在五湖口乘舟遇风、饮酒赋诗的情景,写彼此的心灵相通。
王季夷有隐逸情怀,也渴望如范蠡那般泛舟五湖,这也是陆游的理想,只不过这要等到自己功成名就后才会付诸行动。
所以,即便是彼此相隔遥远,陆游也能感受到友人彼时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旅途受阻,作诗抒怀,尽显从容自在……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陆游和王季夷的挚友情深温柔了时光,令人感动,在《剑南诗稿》中收录了多首怀念王季夷的诗篇。
参考资料:
《剑南诗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