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俄乌打得越久,愈发让人佩服毛主席,69年前他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0
分享至

打了快四年的俄乌冲突,到2025年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头的消耗战。

双方的战线卡在乌东动弹不得,无人机成了最主要的作战工具,每天都有大量装备被摧毁。美俄隔空喊话那么长时间,却连停火的基本框架都没敲定。

这场僵局让越来越多人想起69年前,毛主席对苏联说过的那些话,为啥当年的建议如今再看句句戳中要害?



冲突僵局

如今最显眼的变化,是无人机成了战场的主角。

根据报道,这几年双方光是无人机就毁了一大堆,俄军打掉的乌军无人机超过4.4万架,乌军也击毁了俄军2.6万架以上。

俄军的“榛树”高超音速导弹这时候首次投入实战,可就算有新武器,战线还是没太大突破。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的数据显示,俄军控制了乌东三州83%的区域,卢甘斯克只剩不到1%在乌军手里。



乌克兰那边的日子更不好过,能源基础设施早被打烂了,只能靠拉闸限供维持电力,社会运转越来越吃力。

更关键的是,乌克兰长期依赖西方军援支撑战场,可到了2025年,欧洲多国因能源成本上涨和国内通胀压力,对乌援助的审批流程明显变慢。

部分国家甚至减少了武器输送规模,这让乌军的装备补给越发紧张。



2025年3月的美俄会谈算是有了点进展,双方同意不打能源设施、保黑海航运,可乌克兰总统明确表示,领土问题和全面停火根本没谈拢,和平还是遥遥无期。

这场仗打到现在,拼的早就不是速胜,而是谁能扛住持续的消耗,谁的内部支撑体系能先稳住阵脚。



1957年的战略警示

这场僵局看似是俄乌之间的对抗,实则藏着更久远的历史根源,把时间往回拨69年,当时毛主席对苏联的一番建议,如今再看全是伏笔。

1956年苏共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当众批判斯大林,这份“秘密报告”直接搅乱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



紧接着波兰和匈牙利就出了乱子,工人罢工、民众抗议接连发生,这些事件的核心矛盾,正是苏联在处理与加盟共和国关系时,一味强调自身主导权,忽视当地实际诉求的大国主义作风。

毛主席看到这些情况后,主持写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要功过分开、批评有度,不能一刀切否定历史,更不能因为领导人的个人评价动摇整个国家的制度根基。



1957年他去莫斯科参会时,又针对性地提了三条核心建议。这三条建议分别是坚持国有制、搞好民族团结、警惕修正主义。

在这之前,周恩来1957年1月访苏时,还转达了毛主席的“中间地带理论”,说要反对大国主义才能争取第三世界支持,和三条建议形成了“对内巩固根基、对外团结力量”的完整战略思路。



当时中共还写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进一步阐释对国际共运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看法。

苏联的《真理报》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发行量达到550万份,能看出中方的主张在国际共运中确实有一定影响力。

可苏共只是表面上认可文章的部分观点,对反对大国主义、重视民族平等这些触及苏联治理核心的关键内容,根本没真正纳入政策调整的考量。



历史的镜鉴:毛主席预见的当代印证

现在再看俄乌战场的种种问题,几乎都能在毛主席当年的建议里找到答案,先说说国有制的重要性,这一点俄罗斯当下的处境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西方对俄罗斯搞了多轮制裁,从金融领域到能源贸易,连科技合作都全面切断,可俄罗斯还能撑住,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国有能源企业撑着基本盘。



俄气、俄石油等国有企业不仅保障了国内能源供应,还通过调整出口路线,维持了一定的外汇收入,成为对抗制裁的重要支柱。

反观苏联后期,从勃列日涅夫时代末期开始,经济改革逐渐偏向市场化,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更是加速推进私有化,结果催生了一大批垄断经济资源的寡头。



国家对关键产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升反降,这为后来联盟的松散埋下了经济隐患。

这前后对比,正好印证了毛主席当年坚持国有制的远见,要是苏联没放弃国有制,也不至于把经济根基搞垮,更不会给后来的分裂埋下隐患。



再看最核心的民族问题,俄乌冲突的根源其实就是苏联时期留下的烂摊子,1954年赫鲁晓夫一句话,就把克里米亚划给了乌克兰,根本没考虑当地以俄罗斯族为主的民众意愿,也没建立长期的民族利益协调机制。

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那么多,民族、语言、信仰都不一样,可苏联高层一直没真正重视民族团结,反而在资源分配、政策制定上向俄罗斯倾斜,这种做法逐渐积累了其他民族的不满。



乌东三州的亲俄民众和基辅政府对立,从2014年持续到现在,说到底就是当年民族政策失败的结果,这正是毛主席当年警告过的“不搞好民族团结,联盟迟早会散”的现实写照。

而俄控乌东区域内,虽然军事上实现了控制,但由于历史上民族隔阂未消除,民生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当地民众对未来的归属感仍不明确。



这也进一步说明民族问题不解决,即使冲突停火,长期稳定也难以实现。

还有警惕修正主义的建议,如今也得到了验证,苏联后期意识形态松动,官僚主义越来越严重,官员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脱离群众、漠视民生,整个国家失去了凝聚力。



现在的俄乌冲突里,意识形态被当成了博弈工具,西方将冲突定义为“民主与专制的对抗”,俄罗斯则强调“维护自身安全空间”,各方都在强化对立叙事,让谈判中的共识难以形成。

这种情况恰恰说明,意识形态的根基一旦动摇,很容易被外部势力利用,引发更复杂的连锁反应,这和毛主席当年的判断完全一致。



历史回响:清醒者的智慧遗产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与其说是两国的对抗,不如说是苏联治理失败的集中爆发。

经济根基、民族政策、意识形态这三个漏洞,当年毛主席都精准指了出来,而且这三个问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层层递进的。



可惜苏联没听进去,最后不仅自己解体,还留下了一堆历史遗留问题,直到今天还在引发战争。

而毛主席的建议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看的不是表面问题,而是抓住了国家和联盟稳定的根本逻辑:经济自立是基础,民族平等是纽带,意识形态坚定是方向

现在美俄会谈里提到的保民用设施、推动第三方斡旋,其实和毛主席当年“世界讲和”的主张有着内在的契合。



这也说明,不管时代怎么变,拒绝大国主义、尊重多元诉求,都是解决国际冲突的关键准则,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基本前提。

俄罗斯靠国有制扛住制裁,乌东问题源于民族政策失误,意识形态对立加剧冲突,这些现实情况,全都是对69年前那些建议的无声注解。



部分国际研究机构在分析俄乌冲突根源时,也多次引用1957年中苏对话的历史资料,认为毛主席当年的建议,对理解苏联解体后的地缘政治矛盾有重要参考价值。

历史从来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清醒者的预见总能照亮后来的路。毛主席当年的建议,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基于对人性和国家治理规律的深刻理解。



俄乌战场的每一次消耗,都是在提醒人们:国家稳定离不开经济自立,联盟团结要靠民族平等,而意识形态的坚定更是抗风险的根基。

这些道理,69年前毛主席就讲透了,如今再品,愈发觉得字字千金,也愈发让人佩服这份跨越时代的战略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壹知眠羊 incentive-icons
壹知眠羊
茶遇水而生,水见茶而活
2465文章数 6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