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信仰舍生取义,以热血铸就民族脊梁。然而,在中共革命史上,却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叛徒”——他曾是唯一参与红军长征的台湾籍党员,手握台湾地下党核心权力,最终却在奢靡享乐中迷失,以四百多位战友的鲜血为投名状,换得国民党少将军衔,死前竟还在回忆录中将叛变称为“理性选择”。这个人,便是蔡孝乾。他的一生,是从红色起点走向黑色深渊的悲剧,更是对“信仰”二字最沉痛的亵渎。
蔡孝乾的早年,本是一部充满理想主义的革命篇章。1908年生于台湾彰化的他,幼年便在日本殖民学校中目睹民族压迫,1924年赴上海大学求学后,受瞿秋白、任弼时等革命先辈影响,如“久旱逢甘霖”般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他不再满足于书斋中的呐喊,而是主动投身实践——组建旅沪台湾进步团体,返回台湾参与文化协会左翼活动,1928年当选台共中央常委,成为台湾早期革命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因遭日本宪兵追捕,他辗转至福建,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在列宁师范学校播撒革命火种;1934年,作为台湾代表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更以唯一台湾籍党员的身份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
![]()
抵达陕北后,他任反帝联盟主席,抗战期间调任八路军总部敌工部部长,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多篇军事研究文章,为抗日救亡贡献力量。1945年旁听中共七大后,他受命筹备台湾地下党组织,此时的蔡孝乾,无疑是组织寄予厚望的“革命火种”,是连接大陆与台湾革命力量的关键纽带。
1946年7月,蔡孝乾秘密潜返台湾,担任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初到台湾时,他也曾展现出革命者的担当:组织彰化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发动台北机务段工人运动,在国民党统治的白色恐怖下,为台湾地下党搭建起初步的组织框架。1949年,他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达到个人革命生涯的巅峰。彼时的他,手握台湾地下党最高权力,本可成为两岸统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却在权力与享乐的诱惑下,一步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深渊。
他以“统战工作需维持场面”为借口,将地下党活动经费当作个人挥霍的资本:每日流连于波丽露西餐厅,一顿饭的花费便抵得上普通民众数月收入;挪用经费定制高档西装,追求奢靡的生活排场,累计贪污的活动经费达上万美元——按当时薪资水平,这相当于普通公务员数十年的总收入。生活作风上,他更是毫无革命者的底线,与14岁的小姨子马雯娟公开同居,专门租赁洋楼作为住所,出行招摇过市,毫无避忌。这种“顶风作案”的张扬,早已引起国民党特务的密切关注,只是特务们在等待最佳时机,将台湾地下党一网打尽。而蔡孝乾在后续回忆录中坦言,自己最初投身革命,更多是出于对国民党腐败的不满,并未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坚定信仰——这番自白,道破了他信仰根基的脆弱,也为日后的叛变埋下了致命伏笔。
![]()
1949年8月,台工委机关报《光明报》因信息泄露暴露,基隆工委书记钟浩东被捕后,无意间提及台工委负责人“老郑”(蔡孝乾代号),侦查线索直指蔡孝乾。1950年1月29日,蔡孝乾首次被捕,他假意配合,以“带路指认据点”为幌子趁机逃脱,藏匿于嘉义农村。可长期沉溺城市享乐的他,根本无法忍受乡村的艰苦,竟偷偷换上西装前往镇上西餐厅,最终被特务认出,再度被捕。这一次,国民党特务谷正文精准抓住他“嗜食享乐”的弱点,以奢靡生活为诱饵,层层瓦解他的心理防线。
很快,蔡孝乾彻底屈服。他不仅全盘供出台湾地下党所有成员名单,还主动提出与小姨子马雯娟在狱中同居,以此向国民党表“归顺”之心。在随后的一周内,他笔不停歇地撰写供词,手稿堆积高度近半人。这份沾满鲜血的“投名状”,成为国民党镇压台湾地下党的“屠刀”——依据他提供的线索,国民党先后抓捕1800余人,其中1100名革命者惨遭杀害。
这其中,有潜伏于国民党国防部的吴石中将,他曾为大陆输送无数绝密军事情报,最终倒在刑场;有女特派员朱枫,为传递情报辗转两岸,被捕后坚贞不屈;还有联勤总部陈宝仓中将,以军人之躯守护统一信仰,却因蔡孝乾的出卖血洒疆场。蔡孝乾的叛变,如“釜底抽薪”般摧毁了台湾地下党——各级组织尽数覆灭,此后数十年间,台共再也无法重建规模性组织,白色恐怖笼罩台湾,民众对革命话题避之不及,两岸统一的进程也因此遭受重创。
![]()
而蔡孝乾,却靠着战友的鲜血换来了“荣华富贵”。蒋介石授予他少将军衔,任命为国防部情报局“匪情研究室”副主任。可这份“风光”不过是镜花水月——他始终处于国民党的严密监控中,身边的警卫全是保密局派来的监视者,即便返乡探亲,也有特勤组全程跟随,毫无人身自由可言。国民党从未真正信任这个“叛徒”,不过是将他当作“反共宣传”的工具。1952年,在失去自由的压抑、对战友的愧疚、对信仰背叛的矛盾交织下,蔡孝乾彻底精神失常,时常喃喃自语、随地便溺,医院病历中清晰记载着他“长期心理崩溃”的状态。1982年,蔡孝乾在台北病逝,葬于阳明山公墓,直至离世,他都未能获得国民党的接纳,更遑论洗刷“叛徒”的烙印。
死前,他撰写回忆录,对自己的叛变行径毫无愧疚,反而将其称为“理性选择”。可历史早已给出公正的审判——在狱中,同监的革命者张志忠当面斥责他是“资产阶级的软骨头”;郭琇琮曾含泪恳求他停止供认,避免牵连更多同志,却被他无情无视。台湾学者林正慧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指出,正是蔡孝乾的叛变,让国民党得以实施“瓜蔓抄”式的大规模镇压,无数普通知识分子无端受难。而在中共党史中,蔡孝乾被明确定性为“导致台湾地下党覆灭的元凶”,这个评价,如同一座耻辱柱,将他永远钉在历史的对立面。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古人对君子的期许,更是革命者应有的信仰底色。蔡孝乾曾走过长征的艰难,却在享乐面前弯腰;曾手握革命的火种,却用它点燃了战友的坟墓。他的一生,是对“信仰”最深刻的警示——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即便走过再多的革命道路,也终将在诱惑中迷失;没有对民族的忠诚,即便身居高位,也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
如今,再回望蔡孝乾的一生,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叛徒的堕落,更是无数革命先烈的悲壮。吴石、朱枫、陈宝仓……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统一信仰,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而蔡孝乾的“理性选择”,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尘埃,终将被正义的浪潮冲刷,只留下“叛徒”的骂名,警示后人:信仰不可亵渎,忠诚不容背叛。
【阅读提示】读者朋友们,对此,你有着怎样独特的观点与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见!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