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万万没想到,一段破碎的婚姻竟然将两位美国精英华人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其中一位更是为此以惨烈的方式失去了生命。
李天乐可谓是天之骄女,年轻时赴美留学,毕业之后,直接入职顶级药企,而他的丈夫也是清华的才子,两人的专业能力非常出色,在外人眼中两人是金童玉女,实际上两人的感情也非常好。
谁料到,有次两人争吵之后,李天乐竟然选择以慢性毒药金属铊毒杀害丈夫,并且李天乐在入狱之后再次完美复刻了此行为,在李天乐看来自己永远是受害者,自己永远没错,不禁让人好奇李天乐杀害丈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知法犯法
李天乐的谋杀,从来不是一时冲动的激情犯罪,而是一场由她亲自编剧、导演和主演的复仇大戏。在这场戏里,她要夺回的,是她自认为被丈夫离婚请求所剥夺的控制权。
身为美国施贵宝公司的化学研究员,她的专业知识没有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反而变成了她的私人军火库。
![]()
在2010年底到2011年初那段时间,她利用工作上的便利,一次又一次向公司申领剧毒的重金属——铊。
剂量一次比一次大,手法隐秘而专业,每次当归还瓶子时,里面高达九成的铊已经不翼而飞,与此同时,她的电脑里悄悄收藏了关于铊毒性、作用机理乃至解药“普鲁士蓝”的各种资料,她对整个流程的后果,显然有着清晰的预判和规划,不得不说李天乐投毒的过程,简直是步步为营。
![]()
2011年1月,她以给两岁的儿子过生日为名,在家中设宴,那场看似温馨的聚餐,成了丈夫王晓业噩梦的开始。
当王晓业因剧痛入院后,她还曾去医院探望,亲手喂下她带来的肉汤,完成了二次投毒,整个过程,冷静得可怕。
![]()
可笑的是,事后她却辩解,自己“只是想让他受辱”,给他一点教训,而这种将致命行为轻描淡写为“报复”的说法,完美暴露了她内心深处那套将自身行为无限合理化的扭曲逻辑,在她构建的世界里,对方是“罪有应得”的,而自己,只是一个被逼到绝路的反抗者。
当她从医院的风声中嗅到“铊中毒”的怀疑时,这位“受害者”立刻停止了探望,她迅速为儿子办好了回中国的签证,买好了母子俩飞往中国的单程机票。
![]()
这条早已铺好的退路,彻底撕碎了她“只想教训一下”的谎言,暴露出这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有退路的冷血犯罪。
不准离开的爱人
在这场悲剧中,她希望王晓业死亡的想法,始于他提出离婚的那一刻,在李天乐的世界里,婚姻早已不是情感的港湾,而是一场权力的角逐。
![]()
当王晓业想要退出时,在她看来,那不是关系的结束,而是对她个人权威的公然挑战,是不可饶恕的“背叛”。
他们的邻居大概不会忘记那些刺耳的争吵声,警方因家庭纠纷到访他们位于新泽西高档社区的住所,记录多达16次。
![]()
这幅图景,与外界眼中那个由北大才女和清华才子组成的“精英家庭”光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显然,冲突才是他们婚姻的常态。
这段关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平衡的种,当年,是王晓业对已有男友的李天乐一见钟情,为了支持她出国,这位清华毕业的软件工程师甚至亲自写信给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最终为两人都争取到了录取和奖学金,他毫无保留的付出,似乎让李天乐习惯了被支持、被满足的角色。
![]()
所以,当王晓业在2009年率先提出离婚,理由是“不可调和的分歧”时,李天乐的世界崩塌了,她无法接受自己成为“被抛弃”的一方,所以即便到了2011年1月10日,两人已经签下离婚协议,约定儿子归她抚养,但她内心的战争远未结束。
原定开庭办理离婚手续的日子是1月14日,可就在那天晚上,王晓业倒下了,他被送进医院,最初的诊断只是流感,他曾虚弱地向医生表示,自己可能被妻子下毒了,但没人相信,直到一位曾有处理朱令案经验的华裔护士出现,才点醒了医生。
![]()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1月25日,血液检测结果证实了铊中毒,致命的毒物早已侵入他的身体,而解药普鲁士蓝,因为一场大雪,被耽搁在路上。
1月26日,王晓业不治身亡,生命定格在39岁,检察官后来在法庭上指出,李天乐明知解药是什么,却从未向任何人提及,这已经超越了报复,进入了一种对他人生命的冷酷掌控。
![]()
洗衣房里的回响
不仅如此,时间快进到2023年,在监狱的洗衣房里,李天乐的人格模式,以一种近乎滑稽的方式,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复刻。
起因微不足道,一位名叫林赛的狱友,在她之前用完了洗衣机并关掉了机器,在李天乐看来,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摩擦,而是一场“有预谋的袭击”,是对她洗衣“权利”的粗暴侵犯,这与她当年将离婚视为“背叛”和“宣战”的逻辑,何其相似。
![]()
面对这次“挑衅”,她没有选择向狱警求助——这是规则内的解决方案,她选择了最直接的方式:冲上去,用身体接触的方式“夺回”控制权。
这一幕,精准地复刻了她当年绕开法律(离婚程序),选择用私刑(投毒)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
冲突之后,她因“未经授权的身体接触”受到了纪律处分,于是,她再次祭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无辜的受害者。
她一纸诉状将新泽西州惩教署告上法庭,主张自己才是受害者,是对方蓄意攻击,而监狱管理方则是在报复她。
![]()
这些辩护的说辞,和她在谋杀案庭审中坚称无罪、拒不认错的态度,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她永远正确,永远无辜,错的永远是别人,是这个世界。
2024年5月,法院驳回了她的诉诉讼,法官的裁决理由清晰而冷峻:在那种情况下,她没有所谓的“自卫权”,明智的做法是通知狱警。
![]()
这个判决,与当年法官判定她谋杀罪成立的逻辑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她的行为,从来不是被动的防御,而是主动的、越界的攻击。
这起案件最大的悲剧在于,李天乐的“终身监禁”,其实早在她向丈夫举起毒杯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她将自己囚禁在那个“永不犯错、永远无辜、永远是受害者”的心智牢笼里,最终,她把这种毁灭性的力量施加给了曾经深爱自己的丈夫,也彻底埋葬了自己的人生、儿子的未来,以及母亲的晚年。
![]()
法庭判处她终身监禁,且62年内不得假释,这意味着,她最早也要到104岁才有可能走出物理的监狱。
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摆在那里:即便她能走出高墙,她能走出自己亲手打造的那座、与全世界为敌的心理牢笼吗?只要她的思维模式不变,无论身在何处,她都将永远活在那座监狱里。
![]()
笔者观点
从精心策划的投毒,到小题大做的洗衣房诉讼,李天乐的行为轨迹,如同一条清晰的逻辑链,向世人展示了一种偏执型人格所具有的毁灭性力量。
她曾是天之骄子,智力上的优越,非但没能帮助她克服性格上的致命缺陷,反而沦为了她实施极端行为的趁手工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