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大众对日常用品和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 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人们对自身健康状态的高度重视,力求通过细节改善生活品质。
 - 床单被曝存在安全隐患后人们迅速更换,发现食品中含有有害添加剂也会立即丢弃。
 -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连每天洗脸使用的洗脸巾也可能暗藏风险。
 
![]()
- 最近,央视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产品安全事件,揭开了洗脸巾行业背后的隐忧。
 - 谁也不会想到,在市面上热销的23款洗脸巾中,竟有21款被检测出存在严重的化学物质残留问题。
 - 这些存在隐患的洗脸巾,正被无数家庭频繁使用于面部清洁。
 - 不少网友在了解情况后情绪激动,纷纷指责部分商家为谋利而无视消费者健康。
 -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一款真正安全可靠的洗脸巾?使用劣质产品又会带来哪些潜在伤害?
 
![]()
- 央视实锤
 - 关于洗脸巾的安全隐患,并非网络谣言或夸大其词。
 - 近期,中央电视台联合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权威检测,彻底撕开了这一行业的“伪装面纱”,结果显示不合格率竟超过90%。
 
![]()
- 以央视网携手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进行的专项抽查为例:今年10月中旬,针对市场上热销的23款洗脸巾进行了严格测试,结果21款均检出含有神经毒性成分——二硫化碳,不合格比例突破九成。
 -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某款产品的二硫化碳残留量高达1.28mg/kg,超出国家建议安全限值(0.5mg/kg)两倍以上。
 
![]()
- 需要明确的是,二硫化碳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神经系统损伤,具体危害后文将详细说明。仅从如此高的检出率来看,当前市场上的多数洗脸巾已远谈不上“安全”二字。
 - 央视的数据已经足够震撼,而各地消保委组织的进一步抽检,则暴露出更为深层的造假乱象。
 - 有检测单位直接从9个主流电商平台采购了50批次洗脸巾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令人咋舌。
 
![]()
- 其中有7款产品宣称采用“100%植物纤维”,实际检测却发现完全是再生纤维素纤维这类化工合成材料。
 - 另有2款产品玩弄文字游戏,使用“植物棉”、“棉质植物纤维”等模糊表述误导消费者,实际上几乎不含天然棉成分,甚至完全不含。
 - “‘植物棉’这个说法在国家标准中根本不存在,纯粹是商家利用消费者偏爱‘天然’心理制造的营销噱头。”
 
![]()
- 此外,上海消保委的检测还发现了甲醛超标的问题。
 - 部分样品甲醛含量最高达到45mg/kg,接近国家规定的上限值,存在明显健康隐患。
 - 尤其低价产品问题尤为突出:6款单价低于1元的洗脸巾,普遍依赖荧光增白剂营造“洁白如新”的视觉效果,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呈现出刺目的蓝色荧光。
 
![]()
- 须知,荧光增白剂一旦附着于皮肤,极难彻底清洗干净,长期接触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甚至影响内分泌系统。
 -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些有问题产品的销售路径。它们并非局限于小作坊品牌,像浪莎、心相印等知名品牌也赫然出现在名单之中,销售渠道覆盖广泛:
 
![]()
- 无论是主流电商平台搜索结果,还是连锁商超、社区便利店货架,乃至直播带货间的限时抢购,都能轻易找到这些产品。
 - 更为隐蔽的是包装设计,多数产品外包装印有棉花图案与绿叶元素,主打“天然”“植物萃取”概念,若不仔细查看成分表,很难察觉其真实材质,欺骗性极强。
 
![]()
- 贴脸即“下毒”?
 - 藏匿在洗脸巾中的有害化学物,带来的不只是短暂的皮肤刺激,更包括长期积累下的不可逆身体损害,严重威胁全身健康。
 
![]()
- 二硫化碳究竟有多危险?
 - 它不仅能经由皮肤渗透进入体内,还能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幼儿。长期暴露初期表现为头晕、四肢麻木、注意力下降,等到症状明显时,神经系统往往已遭受永久性损伤。
 - 央视抽检中某款产品二硫化碳含量达1.28mg/kg,超过安全标准一倍多。试想每天用这样的毛巾擦拭脸部五六次,无异于持续向体内输入毒素。
 
![]()
- 首当其冲受害的是皮肤屏障,尤其是敏感肌人群和婴幼儿最为脆弱。
 - 由于婴幼儿皮肤厚度仅为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更容易让化学残留物穿透表层。曾有一名一岁婴儿因使用问题绵柔巾,导致面部红肿发亮并出现渗血现象。
 
![]()
- 即便是皮肤耐受力较强的成年人,若长期使用含荧光增白剂或甲醛超标的产品,也可能出现红斑、瘙痒、脱屑等症状。
 - 此前有专业机构曾在6款低价洗脸巾中查出荧光增白剂,依靠化学手段伪造“洁净白皙”假象,反而加剧了肌肤负担。
 
![]()
- 且荧光增白剂具有高度粘附性,难以通过清水洗净。孕妇若长期接触,可能干扰胎儿正常发育;婴幼儿接触后常表现为烦躁哭闹、频繁抓挠脸部。
 - 不仅如此,这些外来有害物质还需由肝脏和肾脏代谢排出,无形中加重内脏器官的运作压力。
 
![]()
-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些不良厂商为压缩成本,竟使用废旧衣物甚至医疗废弃物作为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大量添加漂白剂和硫化物。
 - 这些物质随洗脸巾接触面部后,最终需由人体内部器官处理,长此以往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 尤为讽刺的是,这类产品往往打着“天然”“平价”的旗号吸引消费者,价格在3至4元每包的低价产品中,检出荧光增白剂的概率显著偏高。
 
![]()
- 商家3大套路坑哭人!
 - 最常见的欺诈方式便是原材料造假。
 - 粘胶纤维的成本仅为纯棉的一半,涤纶则更为低廉,许多厂家便以此类化工纤维冒充天然棉,并冠以“植物纤维”“木原纤维”等听似环保的名称。
 
![]()
- 此前已有7款标称“100%植物纤维”的产品经检测确认全为化学纤维,另有2款使用“植物棉”等非规范术语蒙蔽消费者。
 - 尽管粘胶纤维源自木材,但在生产过程中需经过硫酸、氢氧化钠等强化学试剂处理,若清洗不充分极易留下有毒残留。
 
![]()
- 文字陷阱更是防不胜防。
 - 央视早已警示,“棉柔巾”与“绵柔巾”虽一字之差,实质天壤之别。
 
![]()
- 前者依法必须含有天然棉成分,后者多为粘胶或涤纶制成。然而不少商家故意将“绵”写作“棉”,在外包装上醒目标注“棉柔”字样,而在角落处的小字成分表却写着“粘胶纤维”。
 - 还有些产品标榜“进口优质木纤维”,听起来极为高端自然,实则经过多重化学处理后早已变为工业纤维。
 
![]()
- 营销炒作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 美妆博主直播推荐时声称“适合敏感肌”,评论区充斥着“无限回购”“超级好用”的刷评内容,新品上线几天销量就能破万。
 - 可这些被吹捧成爆款的产品,很多连基本的质量检测报告都无法提供。
 
![]()
- 在50批次线上购买的样品中,多达16批无法开具正规发票,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消费者维权困难重重。
 -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某些高价洗脸巾仅靠精美包装提升售价,内在材质与廉价产品毫无区别,纯粹是在收割消费者的信任与钱包。
 
![]()
- 五招选对洗脸巾
 - 了解上述商家常用伎俩后,这里分享五个实用技巧帮助大家挑选真正安全的洗脸巾。
 - 首要原则是选择执行GB/T40276-2021《柔巾》国家标准的产品。该标准自2021年起实施,预计2025年后主流电商平台将强制要求上传第三方检测报告方可上架销售。
 - 若产品执行的是企业标准(以“Q/”开头),务必核实其技术指标是否高于国标要求。
 
![]()
- 其次要认真阅读成分说明。只有标明“100%棉”或“全棉水刺无纺布”的才值得信赖。凡是出现“植物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等模糊表述的产品应直接排除。
 
![]()
- 第三步是查验权威认证标识。
 - 如OEKO-TEX®Standard100、SGS、广检认证等标志均有严格审核流程,对甲醛、重金属、致敏染料等有害物质设定了严苛限量。
 - 若商家无法出示相关检测文件,无论宣传多么动听也不应购买。
 
![]()
- 第四可通过感官初步判断产品质量。
 - 观察颜色:真正的纯棉产品呈自然乳白色,过于洁白者很可能添加了漂白剂;可用紫外线灯照射,若发出蓝光则说明含有荧光增白剂。
 - 闻气味:优质纯棉无特殊气味,打湿后也不刺鼻;化纤类产品常带有塑料味或酸腐味。
 
![]()
- 触摸质感也有差异:纯棉质地柔软带绒感,遇水后仍具韧性不易破裂;化纤材质则手感偏硬或异常顺滑,遇水易变形拉扯即破。
 - 最准确的方法是燃烧测试:纯棉燃烧后呈灰白色粉末状,轻轻一捻即碎;而化纤燃烧时冒黑烟,残留黑色硬块且粘手不易粉碎。
 
![]()
- 第五要注意包装形式与保质期限。
 - 针对敏感肌肤人群及婴幼儿,建议选择独立密封包装,防止细菌滋生。同时确认产品未添加酒精以及CIT/MIT类防腐剂。
 - 最后务必保留购物凭证。
 - 线上购物应保存订单记录与客服沟通截图,线下购买则妥善保管小票或发票。一旦发现问题,这些证据将成为维权的重要依据。
 
![]()
- 很多人误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其实不然。关键在于看清成分、遵循标准、查验认证。部分高价洗脸巾只是包装华丽,内里仍是劣质化工原料。
 - 洗脸巾本是为了提升清洁便利性与卫生水平,但如果选择不当,反而会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 每天只需多花一分钟查看成分标签、核对执行标准,便可有效规避神经损伤、皮肤炎症等一系列健康风险。
 - 毕竟脸是自己的,家人的健康更是无价之宝,绝不能在这种每日贴肤使用的物品上掉以轻心。
 -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 参考资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