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0月26日,第四届“鲁迅小道文化小使者”颁奖典礼暨“刀锋作痕 少年为炬”囡囡现场讲版画活动在朱屺瞻艺术馆举行。来自上海各区的学生、家长与文化界嘉宾共同见证红色文脉在青少年手中薪火相传。
据介绍,过去一年,“鲁迅小道·囡囡讲”志愿者们在多伦路老弄堂,在左联馆,把左翼文艺的“救亡”往事讲给八方来客。他们更是在暑期“沪沁少年”手拉手,带着青海果洛州的学生行走鲁迅小道讲述鲁迅、讲述左联。
《中文自修》负责人表示:“少年们把鲁迅的冷峻、木刻的锋芒转化为清澈的声音和刀锋下的黑白世界,这是新时代最生动的红色传播。”
“艺海馨声”作品征集活动获奖者汪郑好与郁棽棽,不约而同写到了舞剧,在现场两位获奖者朗读了获奖片段。汪郑好借茹志鹃《百合花》里那床嫁妆新被,把“战火中的月光”盖到足尖:芭蕾舞剧腾空展开的圆月,让“文艺的力量”在笔锋与足尖之间双向奔赴。
郁棽棽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无声“滴答”译成有声心跳:她写黑暗中发报的指尖、弄堂里燃起的煤球炉,让“小作品”里蕴藏的信仰大能量直击胸腔。
由王黛清领诵,几位小志愿者和诵其获奖作品《红色脉搏里的春风》:“把旧书报折成蝴蝶、把二维码贴进红砖裂纹:她写VR眼镜推开1930年的木窗,让左联呐喊沿着光纤跑进抖音浪潮,让红色基因在“芯片—弹幕—朝阳”的意象链里永远在线。”
![]()
![]()
黄宇荞、黄依凡、路盛雅三位“小志愿者”以现场讲解+短视频的方式,推介左联版画家经典力作——《收获》《奋起反抗》《到前线去》。借助AI剪辑与配乐,他们把80年前的黑白木刻重新激活:稻浪与钢枪并置,农妇与战士同框,木刻黑白之间,是少年对“烽火中的文艺”最直观的理解。孩子们说:“我们想用80年前同样的刀和板,告诉同龄人——版画不仅是艺术,更是号角。”
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秘书长林毅表示:“从多伦路到木刻刀,从石库门到童声讲解,孩子们让红色文化长出青春的牙齿,也让我们在‘刀锋’与‘少年’之间看见民族精神的火炬越燃越亮。”
![]()
原标题:《第四届“鲁迅小道文化小使者”出炉》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