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关门了,第一家倒下的门店在南京六合,7年的老店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关了门。更扎眼的是公告里的错别字,把推荐的 “弘阳广场店” 写成了 “弘扬广场店”,连告别都透着股敷衍劲儿。
曾经“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的豪言还在耳边,如今只剩下一纸“暂停营业”的告示,风一吹,纸角翻卷,像极了贾国龙此刻的尴尬。
![]()
没人能想到,这张轻飘飘的告示竟成了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短短一周内,广东汕头万象城店、北京石景山京西珠宝城店接连闭店,苏州一家门店虽说是 “租约到期”,店员却忍不住透底:“自打罗永浩说那事儿后,生意直接腰斩了”。
内部知情人更爆出惊人消息:西贝现在每天要亏 200 万,全国门店都在熬日子。
这场席卷全国的闭店潮,说到底是 “自作自受”。一切的导火索,始于罗永浩那条吐槽微博:“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那么贵,太恶心了”。这话像点燃了炮仗,瞬间炸出了消费者积压已久的火气。
![]()
面对质疑,创始人贾国龙非但不认错,反而硬刚:“按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预制菜”。还发动全员 “作战”,让员工在朋友圈刷 “清白”,简直是教科书级的反面公关。网友嘲讽这是 “切腹式自救”—— 越辩解,越像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把自己的底裤都扒光了。
等到舆论彻底失控,门店里连桌都坐不满时,西贝才慌了神,开始疯狂撒优惠券。“100 元无门槛券”“满 50 送 50” 的活动铺天盖地,北京的门店甚至悄悄把红白门头换成了白绿配色,强调 “我从草原来”。可消费者根本不买账,有网友填词调侃:“我从工厂来,带着预制菜。店中无厨师,全靠剪刀拆”,配着《兰花草》的旋律,嘲讽拉满。
![]()
更讽刺的是,西贝之前还喊着 “向胖东来学习透明化”。结果胖东来敢把成本明明白白摆出来,西贝却只学了个皮毛,骨子里还是想着靠情怀骗钱。贾国龙早年说过的一句话早露了马脚:“20 万年薪留不住一个厨师,但能养 4 个服务员”。在他眼里,后厨的 “锅气” 根本不重要,能拉来流水的前厅才金贵,这样的理念,迟早要出问题。
雪上加霜的是,闭店潮期间西贝又爆了 “活虫门”。有顾客在生菜里吃出活虫,网友的评论却透着股魔幻:“这虫子肯定不是预制的,算加的荤菜”“说明生菜没打农药,西贝真‘良心’”。这些戏谑的玩笑,藏着的全是对品牌的失望 —— 当信任没了,连道歉都像演戏。
眼看优惠券没用,西贝又搞起了 “苦情戏”,发了篇《7 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的文章,试图卖惨挽回人心。可网友不买账:“本以为都大结局了,没想到还有花絮”,反而把西贝又骂上了热搜。
![]()
面对闭店潮,西贝官方只说是 “产业调整”,可谁都清楚是撑不下去了。汕头唯一的门店闭店时,员工嘴硬说 “和预制菜无关”,但储值卡能直接退款的操作,早暴露了底气不足。专家说了,品牌信誉建起来要十年,垮掉只要一瞬间,西贝想重建信任,没个两三年根本不可能。
现在再去商场,西贝的位置常被新开的小馆子取代。那些十几块一碗的面,汤是现熬的,肉是现切的,虽然没有 “草原情怀” 的包装,却吃得踏实。这也给所有餐饮品牌提了个醒:消费者早就不傻了,虚头巴脑的营销骗不了人,真材实料才是硬道理。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西贝,如今成了餐饮行业的 “反面教材”。
![]()
消费者觉醒了,他们不再为虚无的情怀买单,他们要的是,真材实料,明码实价,别把我当冤大头。
一鲸落,万物生。西贝的落幕,或许正是餐饮回归本质的开始。
那些还在玩文字游戏、搞价格陷阱的品牌,最好看看南京这家关门的店,风一吹,门一关,再响的口号,也叫不回走散的顾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