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巴代表的手,紧紧相握!王毅把话说的足够明白:永远支持巴国

0
分享至

加沙停火协议生效,废墟之上能否开出和平之花?

“感谢上帝,我的房子还在,但这个地方被摧毁了,我邻居的房子被摧毁了,整个地区都消失了。”10月9日中午12时,加沙城谢赫·拉德万社区,40岁的伊斯梅尔·扎伊达站在自家房屋前,声音哽咽地说道。

这一刻,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第一阶段停火协议正式生效。

(图1)


经历了两年战火蹂躏的加沙地带,终于迎来了片刻喘息。以军开始从加沙部分地区撤军(图1),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踏上返回家园的道路。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地理上的回归,更是一次对生存权利的重新确认。

在加沙南部援助中心外,令人心酸的场景出现了:成群的妇女排着长队,等待着领取土豆和洋葱这些最基本的食物。

38岁的教师吉汉手中攥着分到的食品,脸上却没有喜悦。“这就像过节一样。但我们仍担心,下周这个食物中心还在吗?谁来负责?”她的疑问道出了加沙民众的普遍忧虑。

临时停火带来的希望如此脆弱,仿佛随时可能破灭。

据彭博社10日发布的报道,加沙220万人口中,几乎所有人都被迫离开家园。他们被迫生活在占加沙总面积不足10%的地中海沿岸一小片过度拥挤的营地里,这种拥挤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里姆·蒙塔兹的警告令人警醒:“世界还没有准备好看到加沙的破坏程度。”

(图2)


加沙人道主义基金会发言人蔡平·费伊的断言令人震惊:“加沙的社会结构已经消失了。”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破碎的家庭和被摧毁的社区。

自9月初以来,以军在加沙城扩大了地面攻势(图2),试图摧毁哈马斯最后的据点。联合国估计,近百万巴勒斯坦人从加沙城逃向南部的“人道主义区”,而约20万人不顾撤离令仍留在城内。

卫星图像揭示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这座加沙最大的城市几乎被清空,建筑破坏严重,沿海地带仅留少量帐篷。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团队的分析显示,在以军最近的行动中,加沙城18%的建筑曾遭反复轰炸。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普通人一生的积蓄和记忆化为乌有。超过6.7万名巴勒斯坦人在冲突中死亡,这一数字超过了近年来任何一场地区冲突的伤亡。

在这场持续两年的冲突中,国际社会的反应复杂而多元。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完善全球治理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厅论坛期间与巴勒斯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亲切握手,并表示“永远支持你们”。

这一画面传递了中国在中东问题上的明确立场。

(图3)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中东问题公开辩论会上的发言更为具体:“加沙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园,不是国际政治的筹码。”

中方提出的四个“必须”清晰地勾勒出解决问题的路线图:必须实现加沙持久停火,必须尽快缓解加沙人道灾难,必须妥善推进加沙战后安排,必须重振“两国方案”政治前景。

傅聪代表还指出,加沙冲突延宕2年,造成前所未有的平民伤亡和人道灾难。他对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的达成表示欢迎,但同时强调,当前的进展只是恢复持久和平的第一步。

虽说随着协议落实,装载食品和医疗物资的卡车开始进入加沙,为数十万无家可归、栖身帐篷的平民提供援助。这些援助对缓解加沙的人道危机至关重要,但还远远不够。

国际社会应当加大努力,凝聚更广泛共识,采取更积极行动。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值得重视——只有通过对话和谈判,才能实现持久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栗子评述 incentive-icons
栗子评述
为你解读最全面的军事内容
4086文章数 8095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