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国际理解教育,如何助力一所普通学校“破圈” | 国际教育发展论坛2025观察

0
分享至



国际理解教育是播种和平的种子,是搭建沟通的桥梁。

作者 | 本报记者 黄浩

96岁的顾明远、89岁的加藤幸次、84岁的成尚荣,当三位耄耋之年的中日教育专家同台对话,将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

10月25日,在“国际教育发展论坛2025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研修发表会”上,一场难得一见的“大家对话”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目光。

当今时代,世界局势复杂多变,充满着不确定性。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之下,我们该如何加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关切是什么?江苏省教科所研究员成尚荣先生在开场时抛出的这个问题,不仅引发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和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会长加藤幸次先生的思考,也深深考问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大家对话”

从“了解”到“理解”

何为国际理解教育?是对他国文化习俗的了解吗?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理解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英敏认为,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需要超越“了解”这一层面。


姜英敏教授演讲

“对国际的‘了解’不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容,注重培养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态度和相关能力,注重对全球事务的责任态度和担当,才是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姜英敏说,回答“个体与世界的关系”,成为各国基础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也成为各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宗旨。

日本个性化教育学会理事中泽米子在分享中同样强调,“即使在快速变化的国际社会中,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生活与国际社会紧密相连,并帮助他们带着主人翁意识去学习,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性的理解”。


中泽米子分享日本国际教育的经验

为什么国际理解教育如此重要?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郭华看来,国际理解是人类理解能力中最高级、最复杂的方面,是提升学生理解力与实践力的重要课程,也是提升学生同理心、同情心、好奇心、思维品质的重要路径。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文化上都有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涵养我们开放、包容的态度。”顾明远先生说。


顾明远先生在对话现场

加藤幸次对顾明远的观点表示赞同,“今天有许多人走出国门到其他国家去,在这样一个互通的时代,其实大家更应该对话、交流,加深互相理解”。


加藤幸次先生

“国际理解教育是个人形成稳定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说让孩子形成世界观,当你连世界都不理解的时候,能形成什么世界观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北师大国际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滕珺反问。

事实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动。2020年,我国发布《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领域,我们将加强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

“我们要通过推进教育来加强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共同面对我们所面临的全球问题。对话世界、共创未来,这是我们的哲学,这是我们理想,也是我们的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说。


刘宝存开幕致辞

从“奢侈品”到“必需品”

过去谈到国际理解教育,似乎总与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国际学校相关联。普通的中小学能不能做国际理解教育?又该如何做好国际理解教育?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沙培宁抛出另一个“难解之题”。

今年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五届国际教育发展论坛,也是论坛首次由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这样一所“普通学校”来承办。对此,滕珺的解释是,国际理解教育不是只有国际学校才配有的“奢侈品”,而是未来每一个孩子的“必需品”。


滕珺在沙龙中分享

事实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校长熊梅曾长期研究国际理解教育,在她接手这所年轻的学校、确立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时,自然而然决定开展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本身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育人目标之一——所以不是学校想不想做,而是必须要做。”熊梅说。


熊梅校长分享学校改革经验

问题是,一所刚起步的新学校如何做好?起初熊梅总是犯经验主义错误,面对年轻的教师团队,有些操之过急。但慢慢磨合之中,他们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24日下午,围绕 “文明互鉴与文化理解教育”“资源危机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产业变革与生态文明教育”“国家认同与和平发展教育”四个议题,专家学者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师生团队一起 “共创”,呈现了一场关于国际理解教育成果的盛宴。

“八八席”是房山的传统大席,每逢房山人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都要“请”出“八八席”,今天房山的孩子如何认识“八八席”?学校面向四五年级学生开展的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学习活动,便是通过了解、制作、创新“八八席”,引导学生探索饮食文化的根源、演变、碰撞与融合。


共创活动中,学生向来宾介绍“八八席”

当千年汉白玉遇见“绿色发展”的现代命题,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九年级的学生化身“小小调研员”与“城市规划师”,深入房山大石窝,探寻汉白玉产业从资源开采、生态修复到技艺传承、品牌创新的绿色转型之路。当天活动现场,学生模拟政府官员、企业家、环保专家、文化传承人等不同角色,基于调研成果进行陈述、辩论与协商,共同寻求兼顾经济、生态与文化的综合治理方案。


九年级学生举行“专题协商议政会”

在这场共创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的表现让与会嘉宾大开眼界,也打消了所有人对“一所普通学校能否做好国际理解教育”的疑虑。

“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试着去做,这才是最重要的。”中泽米子说。

“让我们惊喜的是,我们看到了房山的学生在被激发、被引领、被带动后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和无限创造力,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所坚守与实践的教育是值得的,也是正确的。”北京市房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郭冬红看到学生的精彩表现后,由衷感慨。


郭冬红书记发言

从身边的事开始关注,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儿童的特点,按照同心圆课程构建模式,从家乡“大美房山”逐渐拓展至家国天下,一步步打开学生的视野——这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良乡大学城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路径。

“同时通过课题带动、科学推进,行动研究、提升质量,综合统领、撬动杠杆,创新机制、综合改革四大抓手,深入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熊梅说,令她欣喜的是,许多原本对国际理解教育完全陌生的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磕磕绊绊当中,不断地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成长起来了,而且成长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熊梅如今信心更增,“不怕起点低,也不怕起步慢,就怕不努力,就怕不行动,只要我们行动,就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从这所学校的成果中我们可以找到普通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两条重要经验:一是‘共创’——让老师、学生、家长全都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动手,一起收获成长。二是‘本土化’——当老师对自己所研究的内容有了亲近感,觉得有地方下手了,他就能尽情发挥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沙培宁在总结中谈道。


沙培宁主持沙龙

从“活动”到“学科”

尽管国际理解教育开展门槛并不高,但在学校教育中,它以何种形式开展更为合适?它会不会仅仅是“锦上添花”,甚至反而拖累教学成绩?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

“学校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有三条路径,包括开设专门的校本课程,融入日常教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国际理解教育也许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的活动,它更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郭华说。


郭华分享“国际理解教育中的跨学科学习”

在郭华看来,国际理解教育一定会超越学科,而要做好国际理解教育中的跨学科学习,最忌学科拼盘,应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去经历复杂问题的解决”。

她以“八八席”为例介绍,“八八席”的认知、制作、创新正是一种综合学习的过程,学生综合运用了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营养学等学科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

而在各地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实验的滕珺则认为,让国际理解教育在学校“低成本”开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在国家的学科课程中去做”,而不能仅限于无法保证课时的零散活动。

“我们最开始做国际理解教育,都是在外面‘打圈圈’不敢进学科,就是怕影响学科教学,但是近几年的实证数据显示,当国际理解教育进学科之后,反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滕珺说。

姜英敏同样表示,在做国际理解教育时,要关注到其与地方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学科课程目标的联系,以及与既有课程中学习单元本身进行融合。“总之,我们不能在学科教学以外来做国际理解教育,一定要在学科的框架下来实施”。

熊梅则提醒与会者回到本质认识国际理解教育,“我认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本身就是对单一学科局限的一种突破,我们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从多重维度和多元视角去理解一个主题,这也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非常重视的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导向。”熊梅说,“事实上,未来高考和中考的命题方向也在朝着这个维度推进。”


学生表演《稻香情》

在她看来,国际理解教育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本质属性,它带给学生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帮助他们树立世界观,增强他们的全球思维和系统思维——这是顾明远先生尤为看重的。

“国际理解教育是播种和平的种子,是搭建沟通的桥梁。我们要培养充满人文精神的未来一代,真正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顾明远说。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白衣


(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师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师报
教育部主管,专门服务中国教师
7569文章数 486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