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秋,喀布尔古城墙下的巴扎依旧熙攘,但街头已难觅女性身影。
自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以来,罂粟田锐减95%的禁毒成效与女性被全面逐出公共领域的极端措施并存。
恐怖袭击下降88%的安全表象下,是700万人挣扎在温饱线的残酷现实。
面对这种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人们不禁追问,塔利班的政策如何重塑了阿富汗?
![]()
雷霆与枷锁
塔利班上台后,以“铁腕”推进治理,每项政策都带着鲜明的矛盾性,既收获短期成效,也埋下深层隐患。
禁毒是其最受关注的举措,长期以来,阿富汗因战乱、贫困沦为“全球毒品工厂”。
2021年罂粟种植面积达20万公顷,供应全球80%以上的鸦片。
塔利班执政后,迅速以“伊斯兰教法”为名宣战,武装人员背着AK47走进赫尔曼德省、坎大哈省的田间,与农民一起铲除罂粟。
![]()
但代价同样沉重,种罂粟的农民年收入从1000美元腰斩至500美元。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小麦等替代作物因缺乏加工产业链和出口渠道,收益不足罂粟一半。
2025年,仍有700万农村人口陷粮食危机,30%需紧急粮食援助,不少农民被迫背井离乡,涌向喀布尔的贫民窟。
![]()
社会治理则全面倒向保守,塔利班以“回归纯正伊斯兰传统”为由,废除前政府宪法,启用上世纪60年代查希尔国王时期的法律。
塔利班政府颁布近百项限制女性权利的法令,禁止女性接受中学以上教育,关闭美容院、健身房,规定女性外出必须由男性亲属陪同,否则会被道德警察逮捕。
2024年出台的“道德监督法”更细化到生活细节,女性在公共场合需用布卡完全遮盖身体,禁止与非亲属男性对视,医院、商店若为无男性陪同的女性提供服务,经营者会被罚款甚至拘留。
![]()
经济政策则陷入“资源诅咒”与“制裁绞索”的双重困境。
阿富汗地下藏着价值万亿美元的矿产,锂矿储量堪比玻利维亚,被称为“锂矿界的沙特”。
塔利班试图靠卖矿破局,2023年与中国签署5.4亿美元炼油厂协议,计划开发赫拉特省的油气资源。
![]()
但因基础设施落后,连运输矿产的公路都多是碎石路,加上环保争议,项目2025年被迫终止。
更致命的是国际制裁,美国冻结阿富汗央行90亿美元资产,限制其使用美元结算,导致国际贸易几乎停滞。
2025年,阿富汗获得的国际援助较2021年下降62%,其中教育、女性发展领域援助锐减85%。
![]()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阿富汗贸易逆差激增至67亿美元。
农村71%人口缺乏基本医疗,喀布尔因人口激增,地下水位十年下降30米,超半数水井干涸,平民要将收入的30%花在买水上。
政策落地后,阿富汗社会呈现出“表面稳定、深层撕裂”的状态,普通人的生活在安全与贫困、韧性与绝望间摇摆。
![]()
沉默的大多数
安全形势确有改善,2021年,阿富汗全年恐怖袭击达1000起,自杀式爆炸、武装袭击让民众不敢出门。
到2025年,这一数字已降至100起,自杀式爆炸减少92%。
但隐患未消,ISIS-K残余势力仍在边远省份活动,2025年2月,昆都士省的安全部队遇袭,19人死亡,证明恐怖主义并未彻底根除。
更隐蔽的危机是社会分化,喀布尔富人区的别墅有独立水井、发电机,用水量是贫民窟的六倍,水价却仅为其三分之一。
![]()
经济靠“韧性”维系,却难掩脆弱,尽管受制裁,阿富汗经济仍展现出底层活力。
赫拉特的地毯作坊里,工匠们靠手工编织维系全家生计,产品通过伊朗边境走私到中东。
贾拉拉巴德的干果市场,开心果、巴旦木的交易支撑着当地经济。
喀布尔的居民区里,黑市商铺从日用品到电子产品一应俱全,夜间营业的商铺数量已达2019年的1.8倍。
![]()
但这些经济红利都与女性无关,可世界银行研究表明,若女性劳动参与率达到男性的50%,阿富汗GDP可增长18%,若实现性别平等,增长潜力达35%。
文化与教育陷入“沙漠化”,塔利班对教育的压制,正制造一代“文盲公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年数据显示,阿富汗农村女性识字率仅10%,男性则为50%。
60%的农村学校没有女性教师,女孩小学毕业就只能在家放羊、做家务。
![]()
文化遗产也遭忽视,2001年被炸毁的巴米扬大佛遗址,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却因资金匮乏,修复工作仅完成10%。
艾娜克铜矿因地下有佛教遗址,开发计划搁置十余年,塔利班虽承诺“先考古后采矿”,但2024-2025年,仍有部分遗址因“紧急采矿需求”遭破坏。
当古老文明的遗迹沦为经济博弈的筹码,阿富汗正逐渐失去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而在塔利班的政策体系中,女性是最大的牺牲者,她们的权利被层层剥夺,生存空间被压缩到极致。
![]()
无声的枷锁
2022年12月,塔利班高等教育部突然宣布“禁止女性接受高等教育”。
最荒诞的是理由居然是“女性学生不遵守伊斯兰着装规则”,这让阿富汗成为全球唯一禁止女性上大学的国家。
当时,喀布尔大学、赫拉特大学已有近万名女学生,不少人距离毕业仅剩半年,却只能收拾书本回家。
![]()
联合国妇女署2025年调查显示,92%的阿富汗民众支持女童接受中等教育,但政策无法撼动。
更深远的影响是心理层面。62%的女性表示“觉得自己毫无价值”,陷入“习得性无助”,连在家中参与决策的权利都失去、
这种代际知识断层,会让阿富汗未来难以培养女性教师、医生、工程师,进一步加剧性别不平等。
![]()
身体与行动被严格规训,塔利班对女性身体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生活场景。
2024年“道德监督法”规定,女性必须穿戴覆盖全身的布卡,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露出手臂或脚踝。
2025年,又新增“禁止女性在公共场合发声”的条款,连在清真寺祈祷时声音过大,都可能被视为“违规”。
![]()
赫拉特曾发生一起事件,一名女教师因匆忙出门未戴面纱,被道德警察当众鞭打,目击者说“她的哭声穿透整条街道,却没人敢上前劝阻”。
暴力则成为女性生活的常态,家庭本应是避风港,却成了女性的“刑场”。
塔利班默许“丈夫对妻子的管教权”,家暴被视为“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行为。
![]()
童婚现象也愈发严重,30%的女孩在18岁前结婚,较2021年上升12%,不少家庭为“减轻负担”,将12-14岁的女儿嫁给中年男性。
2024年,昆都士省一名14岁女孩被父亲卖给45岁男子抵债。
女孩母亲向宗教法庭求助,却被法官告知“父亲有权处置女儿,这符合教法”。
女性被当作“财产”处置的传统,在塔利班政权的支持下,彻底制度化。
![]()
结语
塔利班的铁腕政策,虽让毒品减少、恐怖袭击下降,却以牺牲女性权利、压制社会活力为代价。
但希望从未彻底熄灭,阿富汗年轻人口占比超60%,2025年10月,喀布尔大学旧址外,数十名青年举着“让女孩上学”的标语抗议。
历史早已证明,文明的进步或许会迟滞,却不会停滞,今天,阿富汗女性的抗争、青年的觉醒,也终将成为打破黑暗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