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是国军总司令,毛主席唯独不接受他投降,也不受老蒋重视了

0
分享至

1949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前夕,一场大风暴席卷了整个中国政坛。老国民党高层里,不少人选择了转身投向共产党,想在新政权里保住一条命、谋个出路。

傅作义、程潜、龙云这些大人物,都在风口浪尖上做出了决定,赢得了共产党一方的接纳。

而就在这波“大投诚”中,有一个人却被毛主席点名拒绝,这人不是无名小卒,而是当时国民党的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更有意思的是,就连蒋介石这个他一生效忠的人,也对他多有防备,甚至传出过要除掉他的想法。

一个人,能做到让敌我双方都不愿再信他,说明他背后这笔账,不简单。

从兴义少年到蒋介石亲信

何应钦是贵州人,出身一个还算读书的家庭,小时候念过私塾,后来赶上科举废除,改学军事。



他早早就瞄准了新式军队这条路,去了贵阳的陆军小学堂,随后考去了振武学校,不久又被送到日本留学,这在当时是天大的好机会。

在日本,他学的是现代军事,但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蒋介石。

两人年纪差不多,脾气也合得来,很快就成了朋友,回国后他们一起投身到革命队伍里,先是在沪军都督府任职,后来又参与了不少军事行动。



何应钦在军中职务升得很快,不到三十岁就已经是旅长级别,他不仅仅是靠打仗打上去的,而是靠眼力劲和政治判断。

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站哪一边,也知道什么人该结好,所以当孙中山办黄埔军校时,他就顺势成了总教官,牢牢站在了蒋介石一边。

这一步,为他后来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走上权力巅峰的代价

北伐时何应钦是核心将领之一,跟着蒋介石一路打到北方,军中威望水涨船高。

蒋介石把他当左膀右臂,很多军事上的大事都交给他去办,但从那时起,他的手段也越发强硬,处理政敌从不手软。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发动清共行动,何应钦的部队成了主力,直接参与了大规模的清洗。



对共产党来说,这个名字从那时候起就已经被牢牢记住了,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更不是一个讲情面的人。

到了抗战前夕,他又在关键时刻做了个让全国震惊的决定。

他代表国民党政府和日方签了个协议,表面上是为了稳定局势,实际上却让日本人在华北的势力范围扩大了不少。



这件事让他在舆论中陷入被动,很多人骂他是“出卖国家利益”的代表。

抗战期间,他名义上是最高军事长官,但实际指挥权多由蒋介石亲自掌握,他负责的是军队管理和后勤保障,这些看起来不露脸,但权力很大。

可惜他并没有把这份权力用得妥当,反而频繁与其他将领内斗,搞山头、排异己,让整个军队的战斗力每况愈下。



但最被人记恨的,是他在1941年主导的皖南事变。

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被调往南方集结,路上却被他下令包围并攻击,造成重大伤亡,这件事不仅打破了国共之间的合作局面,也让他彻底被共产党列入“黑名单”。

后来周恩来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他,说他是“民族的罪人”,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评价,更是政治上的定性。



两头不讨好的人生终局

1945年抗战胜利,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站在台上风光无限,可实际上,他的权力已经开始被蒋介石慢慢收走。

蒋不是不知道他以前干过的事,尤其是西安事变时他主张武力平叛,还试图借机掌控局势,这让蒋对他防备心越来越重。

等到1949年国民党全面败退,何应钦开始琢磨出路了。



他试图通过中间人向共产党传递“愿意合作”的意思,但结果是明确的拒绝,毛主席和周恩来根本不考虑接收他,他的投诚,连大门都没摸到。

这时候,他回头找蒋介石,希望在台湾地区还有一份位置。

蒋介石虽然没明说拒绝他,但给他安排的都是不痛不痒的闲职,根本没打算让他重新掌权,从态度上看,确实早已失去信任。



到了台湾地区后,何应钦表面上还挂着个“国防会副主席”的头衔,但实际上是个彻底被边缘化的老人。

他不再参与军政事务,也没人再听他的意见,想出书写回忆录,也没多少人捧场,曾经风光无限,但晚年却落得寂寞清冷。

1987年,他在台北病逝,没有官方大规模追悼,也没引起多少社会反响,而他的名字,早已被时代掩埋。



虽然何应钦曾经代表中国接受日本投降,但历史留下他的,不是这个光辉时刻,而是一系列让人无法释怀的决定。

他不是失败得突然,而是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绝路

何应钦的一生,说白了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有军事天赋,也有政治手腕,但太过算计让人一步步踩向底线。

相比于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考虑问题,他更多时候,关心的是权力的分配、位置的高低和敌人的威胁。



在国民党体系里,他是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斗争的操盘手,可他始终没有真正赢得蒋介石的完全信任。

原因很简单,蒋知道他一旦有机会,可能会反咬一口,而在共产党看来,他更是一个“旧账太多”的人,根本不值得谈接纳。

所以他最致命的问题,不在能力,而在选择,他一次次站错队,一次次做出违背大局的决策。从清洗共产党,到签订屈辱协议,再到发动皖南事变,每一步都在拉低他在历史中的位置。



到头来,他想投降没人要,想靠近也没人信。

何应钦的结局不是偶然,他从贵州山里走出来,成为国军最高将领,靠的是机会和手腕;但他从高位跌落,成了没人愿意搭理的孤家寡人,靠的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政治记录和道德黑账。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失败者,权力可以让人一时风光,但不能掩盖错误;投机可能换来短暂利益,但换不来信任。

历史不会轻易放过那些背离人民和国家利益的人,人民记得的,不只是他在台上接受投降的姿态,还有他曾经让同胞流的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阿七说史 incentive-icons
阿七说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4379文章数 338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