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27日讯 古宴承礼韵,无声触文明。近日,宁阳县乡饮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食客。40余名听障朋友在泰安市聋人协会的组织下,来到宁阳县乡饮乡邱庄村,赴一场传承两千多年的鲁菜“四八宴”之约。他们以手语为桥,于无声世界中感受千年饮食文化的温度。
宁阳县乡饮乡的“四八宴”,是古老乡饮酒礼最鲜活的“现实摹本”。承载尊儒尚贤传统,历经千年流转,用途扩展至招待贵客,成为当地最高规格宴席。“四八”二字暗含“四平八稳”的儒家和谐理念,从席面丰盛度到接待礼数,皆透着“礼仪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内涵,是中国饮食文化宝库里的璀璨明珠。
与常规的文化体验不同,这场“四八宴”全程由手语翻译老师开展“沉浸式”的文化解说。从入座时的“八仙桌座次”,到菜品的摆放顺序,手语翻译老师用流畅的手势搭配生动的表情,把古礼转化成易于理解的“无声语言”,让听障朋友们既能品尝鲁菜的美味,又能触摸文化的根脉,于烟火气中感受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我用手语给大家讲述了千年宴席的故事。尽管无法听见厨房的锅勺声响,但凭借我的手语解说,大家领会了每道菜背后蕴含的礼仪故事。这份文化认同感,让这场宴席显得尤为有意义。”手语翻译朱永超说。
活动志愿者李曦表示“作为非遗乡饮四八宴的讲解员,我借着手语翻译的帮助,把每一道菜背后的礼仪和故事说给大家听,当看到聋人朋友们因为我的讲解真正领会到四平八稳的深刻含义时,我特别开心,能把家乡宁阳的非遗饮食文化好好推广出去,真是一件特别有价值的事儿。”
这场完全依靠手语搭建起来的“文化桥梁”,使听障群体能够以最为直接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活动主要负责人、山东省聋人协会副主席、泰安市聋人协会主席许鹏表示,“不只是为了让聋人朋友们吃顿饭,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这个常被忽略的群体,也能平等享受生活,把日子过得像花一样。”
闪电新闻记者 王迅 孙淑燕 通讯员 张文谙 张照洋 赵琳 泰安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