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有观察家曾经说:“中国在规划下一代,美国在规划下一次选举。”
那么,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所审议并通过的未来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指引发展方向的“十五五”规划,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对我们把握未来职业、搞钱方向又有哪些指引呢?
以下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大家全方位深度解读,普通人为何要看懂十五五规划?如何从中把握未来职业与搞钱方向?
一、普通人为何要看懂十五五规划?
在我们国家,读懂政策不是专家的事,是普通人过日子的必修课。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至今,每一个五年都会重奖一批和时代同频共振的人,有人靠房地产实现财富翻倍,有人靠数字化赚得盆满钵满,有人靠外贸完成阶层跨越,以下简单拆解几个规划的影响:
1、2001~2005年第十个五年规划
这个规划是外贸和房地产的造福起点,这个时期的规划里有两个关键信号,一是加入WTO,大力发展外贸;二是推动城镇化,房地产开始起步。那时候看懂的人早就赚得盆满钵满。十五计划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城市要发展,就得盖房子,搞基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就此开启。
比如,最典型的就是李嘉诚,他早早看懂了信号,旗下和记黄埔以逾7亿元的总价,拿下了北京姚家园40万平方米的地块,当时房价还不足2000元平,后来项目二期开盘,哪怕喊着打折销售,售价也涨到了7.5万元/平,利润超过40倍。
很多靠着读懂规划里的城镇化信号,无数开发商、炒房者完成了财富积累,甚至有人靠借钱买房实现了阶层跨越。
2、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
它是数字化时代的草根逆袭,在十三五规划里多了一个新关键词,网络经济,这直接为后来的短视频、直播、电竞爆发埋下了伏笔。
当时很多人觉得上网能赚钱,不靠谱,可那些敢尝试的人早就抓住了草根逆袭的机会。现在我们熟悉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博主、游戏代练,其实都是十三五规划催生的职业,不是他们运气好,是他们看懂了数字化的信号,敢第一个吃螃蟹。
比如小杨哥那一批网红就是踩着这个风口起来的,拍搞笑视频,粉丝数量过亿,赚有多少钱就不用多说了,那时候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手机能让普通人赚的比开工厂还多呢。
3、2021~2025年十四五规划
在这个规划里提了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绿色能源,这又催生出一批新的中产。
数字化不用多说,短视频直播从草根玩法变成了正经行业,就连传统销售都被改写,以前销售要线下跑客户,赚一单分一单的佣金,现在对着直播间“家人们”喊几句,一场直播就能卖几百万销售额,不少销售员转型成主播后,收入翻了10倍不止。
绿色能源更是肉眼可见的风口,规划里明确要发展风电、太阳能、新能源车,这几年新能源车销量暴涨,相关的岗位也跟着吃香,以前修汽车的技工转型修新能源汽车,月薪从5000涨到了1万多。
做传统物流的转做新能源车配件运输,订单排到半年后,甚至有人开了家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店,因为符合政策导向,还拿到了政府补贴,一年赚了几十万。
看看这些案例就知道,规划从来不是纸上谈兵,它是国家给市场发的信号弹,告诉你哪里有机会,哪里有陷阱。那些看似运气好的人,不过是比别人早一步读懂了这些信号,跟着时代的节奏踩准了步点。
4、为什么要重点关注十五五规划?
因为现在的时间点太特殊了,2025既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的启动之年,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以前靠的赚钱路子不好走了,新的机会正在破土而出,这正是财富重新分配的最佳时机。
过去20年,中国经济能高速增长,靠的是三大核心引擎,土地财政、世界工厂、外贸、人口红利。可现在,这三大引擎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难以为继。
过去赚钱逻辑很简单,低价从农民手里拿地,高价卖给开发商,用卖地的钱搞基建、修地铁、建学校,吸引人口流入,再推高房价,形成土地、基建、人口、房价的循环。这套模式曾让地方财政旱涝保收,2021年全国土地出让金高达8.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我们现在享受的地铁、高铁、医院、学校,很多都是靠卖地的钱建起来的。
可现在这个循环走不通了,一方面城市里的房子够多了,刚需在减少,开发商不敢拿地了;另一方面,年轻人买房压力大,生育率下降,未来住房需求只会越来越少。土地财政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地方政府必须找新的赚钱路子,房地产再也不是闭着眼赚钱的行业。
作为世界工厂,外贸曾是我们赚外汇、换技术的核心门路,从一开始卖衬衫、玩具,到后来卖手机、汽车、起重机,我们靠着性价比在全球市场站稳了脚跟。1000台起重机就能赚5000万美元,比卖100万件衬衫还划算,可这也触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尤其是美国,眼看中国产业升级,技术越来越强,自己的商品越来越没竞争力,开始带头搞“逆全球化”,用关税大棒打压我们。
过去我们常说人多力量大,庞大的劳动力人口是世界工厂的核心优势,可现在人口红利正在消退,出生人口连续多年负增长,2024年出生人口不足千万,劳动力人口越来越少,工厂招工难,用工短缺成了常态。
更关键的是,现在已经进入AI时代,核心生产要素不再是人,而是数据,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没有足够的消费数据、医疗数据、出行数据。AI模型根本训练不出来,这不仅是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更是未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卡脖子的隐患。人口红利退潮,数据红利又跟不上,我们必须找到新的生产力密码。
现在经济从靠资源、靠人口转向靠技术、靠创新,同样会有一批人靠着新赛道实现逆袭,而那些还想着靠买房、靠低端代工赚钱的人,只会被时代抛下。国家早就开始为转型铺路了,“十三五”提一带一路,从一开始的打通渠道转向高质量发展,说白了就是从交朋友变成赚全球的钱,我们带着技术、商品、人才走向其他国家搞基建,做投资,赚的不再是辛苦钱,而是技术钱、资源钱。
十四五提经济加速转型,一边扩大外贸朋友圈,不再单靠美国市场,一边发展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找新的增长极。
而十五五就是要把这些铺路动作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让新的经济引擎转起来。现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幕,中国经济正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拐点,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新起点,更是普通人财富重新分配的黄金时机。
二、如何从十五五规划中把握未来职业与搞钱方向?
以上我们分析了以往的规划,那么现在的“十五五规划”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最好的机会在于旧赛道的规则被打破,新赛道的规则还没完全定型时,只要能看懂方向,提前布局,就有机会分到新蛋糕。以前靠胆子大赚钱,现在靠脑子活赚钱,而十五五规划就是教你怎么用脑子赚钱。
1、别再靠体力换钱,赶紧学技能、提认知,往技术岗靠。
想在未来5年抓住机会,先得搞懂十五五的两个核心转向,这是所有机会的根,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人的价值从数量变质量,过去我们靠人多力量大,1万个衬衫工人能撑起一个产业。可现在100个芯片工程师创造的价值比1万个衬衫工人还高,100个工程师缴的税能顶1万个工人的税,这就是人才红利和人口红利的区别,以前拼数量,现在拼质量。
十五五规划里重点讲如何培养人才,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对生产力核心的重新定义。国家已经开始砸钱布局,2025年中国研发投入占GDP的2.8%,目标是2030年突破3%,追平发达国家。这些钱砸向哪里?全是卡脖子的技术领域,脑机接口、可控核聚变、商业航天、生物制造、人工智能。
可能有人会说,我就是个普通人,当不了科学家,人才红利和我有啥关系?人才红利不是让人人都成专家,而是让有技能懂技术的人更值钱:
- 同样是干活,懂技术的人就是比纯靠体力的人赚得多。
- 同样是维修,修传统机床的技工月薪可能5000元,但会修工业机器人的技工月薪能到1万以上,还供不应求。
- 同样是护理,普通老年护工月薪6000元,但懂智能医疗设备,会用健康监测APP的护理师月薪能涨到1.2万,养老院抢着要。
- 同样是农业,传统农民靠种地一年赚2~3万,但懂无人机播种,会搞农产品直播的新农人,一年能赚10万以上,还能拿政府补贴。
未来5年,沾着技术边的岗位都会变成香饽饽,哪怕你不是顶尖人才,只要肯学一门和新技术相关的技能就能比别人赚得多、走得稳。
这就是十五五给普通人的第一个信号,别再靠体力换钱,赶紧学技能、提认知,往技术岗靠。
2、未来可能会催生出的热门新岗位、新行业、新机会有哪些?
过去几十年,我们靠资源投入驱动增长,挖煤、炼钢、盖房子。虽然经济起来了,但污染大、利润低,现在要靠技术突破驱动增长,AI、新能源、低空经济、生物制造,这些领域每突破一个技术,就能催生出一批新岗位、新行业、新机会。以下为大家简单列举几个:
- 可控核聚变如果实现商业化,能源成本可能降到现在的1/10,到时候制造业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整个格局就会被改写,不是谁能造车,而是谁能用低成本能源造更智能的车,相关的能源运维,智能汽车研发岗位会变成金饭碗。
- 机器人产业,从2025年春晚机器人表演丢手绢,到中秋节机器人完成空翻,短短几个月,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肉眼可见。十五五规划里,机器人产业规模预计能达到4000亿,除了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家庭机器人都会普及,到时候机器人维修、机器人编程、机器人销售这些岗位会严重缺人,学门相关技术根本不愁找工作。
- 低空经济,以前上天是遥不可及的事,可现在无人机送快递、空中观光、飞行汽车试驾都慢慢变成了现实。十五五期间,低空经济会迎来爆发式增长,不用你去造无人机、造飞行汽车,光是无人机运维、低空交通管理、空中物流调度,这些配套岗位就能容纳大量就业,而且薪资比传统行业高30%~50%。
- 房地产不再是支柱产业,未来会往保障房、智能住宅转型,靠炒房赚钱的时代彻底过去。低端制造业靠代工拼价格的工厂会越来越难,要么升级成智能化工厂,要么被淘汰,纯靠体力的流水线工人会慢慢被机器人取代。
- 传统煤电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风电、太阳能、新能源汽车会逐步替代煤电燃油车,煤电行业的岗位会减少,而新能源相关的岗位会增加,别总想着当老板、搞研发,下面这些接地气的机会,门槛不高,需求大,政策支持,只要肯动手肯学习,普通人都能抓住。
- 新能源车多了,但充电桩还不够,尤其是小区、乡镇充电桩缺口很大,找个靠谱的品牌加盟,学几个月安装和维护技术就能接单。维护一个商用充电桩,每月能拿固定服务费,要是能和小区、企业合作,订单根本不愁。
- 新能源车电池有使用寿命,一般5~8年就要更换,未来几年会迎来电池回收潮,不需要自己建工厂,找正规的回收企业合作,负责上门回收旧电池,赚取差价。一组旧电池回收价几百到几千元,只要能找到客源,利润很可观,而且国家对电池回收有补贴政策,风险小。
- 传统汽修工修不了新能源车,懂新能源汽车电路、电池维修的技工很紧缺,去专业机构培训3~6个月,考个证书就能去4S店或维修厂上班,月薪比传统汽修工高。
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工厂都在搞智能化改造,大量工业机器人上岗,但会维修保养的人很少,去培训机构学半年,掌握常见机器人的故障排查保养技巧就能去工厂上班,月薪1万以上,而且工厂会抢着要。
别造飞机,做地面服务。低空经济要爆发,离不开地面配套,这些岗位门槛低,好上手。现在无人机不仅用于航拍,还用于农业播种、物流配送、电力巡检,考个无人机操控证书,就能去农业公司、物流公司、电力公司上班,负责无人机播种、送货、巡检,也可以自己接单,帮农户播种,帮商家送货,按次收费。
AI时代缺数据,可高端数据普通人做不了,但下沉市场的基础数据藏着很多赚钱机会,而且操作简单。社区、乡镇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比如老人的健康数据、农户的农田数据、小商家的销售数据,这些都需要人去采集整理。
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养老和托育成了刚需,而且国家有补贴,很多独居老人做饭难,在社区开个老年食堂,提供营养套餐,价格实惠,国家会给场地和运营补贴,一份餐赚5~10元,一天卖100份就能赚500~1000元,还能顺带做老年用品销售,增加收入。
双职工家庭没时间带娃,社区托育很受欢迎,不用开大型机构,租个小场地,招2~3个保育员,接收10~20个孩子,负责白天看护早教,每月每个孩子收费2000~3000元,除去成本,每月能赚1~2万元,而且政策支持,审批容易。
现在农村劳动力少,用无人机播种打药效率高、成本低,农户很愿意花钱买一台小型无人机帮农户播种打药,按亩收费,旺季时一天能服务几十亩地,赚几千元,而且农业部门会给新农人补贴,降低成本。
农村的土特产质量好,但卖不出去,帮农户做直播带货赚取佣金,不用自己囤货,就在田间地头直播,真实又接地气,很多城里人愿意买。
很多农村老人不会网购,不会收发快递,在村里开个电商服务站,帮村民网购,收发快递,顺便卖农资、种子、化肥,还能帮村民代卖农产品,增加收入,政策也会给补贴。
综上,
回望中国70多年的5年规划史,有一个规律从来没变过,每一次转型期,都会淘汰一批固守旧思维的人,也会成就一批看懂新规则的人。
改革开放时,有人觉得下海经商没保障,死守着铁饭碗,结果看着别人从摆地摊变成企业家,赚得盆满钵满,互联网兴起时,有人觉得网上赚钱是骗局,拒绝接受新事物,结果看着别人靠电商、短视频发家,自己还在为柴米油盐发愁。房地产黄金时代,有人觉得买房没用,看着别人借钱买房,实现阶层跨越,自己却永远买不起房。
现在十五五起步,又是一个新的分水岭,以前靠胆子大赚钱,未来靠脑子活赚钱,以前靠跟风走赚钱,未来靠看路走赚钱。这份规划不是高高在上的官方文件,而是给14亿人的生存指南,他把未来五年要发展什么,淘汰什么,支持什么明明白白的写在里面,就看你愿不愿意花点时间读懂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