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网友发帖称,2025年河南驻马店市事业单位联考招聘里,有一岗位的要求上,专科不限专业,本硕却要求一堆,引发网友质疑。
![]()
新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此事发布情况说明:近日,我县招商服务中心招聘岗位专业设置不当一事引发关注,我们深表歉意。经过研究,该岗位的学历专业调整为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毕业生,不限专业。县委已责成县纪委监委对该岗位设置过程进行调查,并对招聘进行全程监督。(据10月27日北京日报)
![]()
![]()
这场招聘风波,犹如一面放大镜,照出了当前基层招聘中那些值得警惕的不公平“缝隙”。
为什么看似不起眼的专业限制,会激起这么大的水花?说到底,是它挑战了公众对“公平”最朴素的认知。招聘对学历、专业有要求不奇怪,但是学历越高,限制越多,就不符合常理,难免让人产生“萝卜招聘”的联想。即便招聘方可能也并不是想玩猫腻,但这种“双标”客观上形成了对本科生的不合理壁垒,违背了“人岗适配”的基本原则。
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开招聘,本质上是一场面向社会的“阳光选才”。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选出合适的人才,更在于树立公信力、拓宽选人视野,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有平等机会参与竞争。既然是“公开”,就意味着要接受全社会的审视;既然拿出的是公共岗位,用的是财政资源,就必须对公众的疑问有所交代。当招聘条件出现“模糊地带”,即便只是程序瑕疵,也会动摇公众的信任。
近年来,不少基层单位招聘时,都因为条件设置不合理,有一些古怪奇葩的限制,而引发舆论危机,这也暴露出部分基层单位对待公开招聘过于随意和任性。要知道,很多侵蚀公平的漏洞,往往都出现在源头审核环节,有些单位的公开招聘看似走完了“收简历-笔试-面试”的正规流程,却在各个环节都埋下了“暗雷”。自己不“排雷”,等着网友来“扫雷”,即便没有实质上的人事腐败,也暴露出程序瑕疵,破坏了信任根基,浪费了社会资源。
此次新蔡县人社局的快速回应,正是舆论监督的积极成果。值得深思的是,为何类似的“设置不当”频频出现?为何总在引发争议之后才去补救?招聘条件的设定,能不能从一开始就把“公平公正公开”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要堵住这种缝隙,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设计。首先,在设置岗位条件时,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与问责制度,杜绝“个人说了算”。每个限制条件都应有明确依据,能向公众解释清楚;其次,建立招聘方案“双审制”,不仅要单位内部集体决策,更需上级人社部门提前介入审核,避免出现违背常理、自相矛盾的条款,把违规风险挡在招聘启动之前;最后,要构建“阳光反馈”渠道,对质疑声及时回应,避免小问题拖成“大毛病”。
只有将“公平、公正、公开”真正嵌入招聘全流程,让每项招聘条件都成为衡量实力的“试金石”,才能真正赢得社会信任,为基层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