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I)生成视频近年来在全球社群媒体上掀起热潮。无论是滑动TikTok、Instagram还是X,几乎都能看到由AI工具制作的深伪(deepfake)影片,那些逼真到难以分辨真假的影像,正以惊人速度席卷网络。
![]()
据《BBC》报道,其中OpenAI推出的影片生成平台Sora更成为现象级应用。它能在数分钟内创作出极为逼真的短片,让人们开始重现已故名人与历史人物的影像,甚至出现将这些人物安排进荒谬或冒犯情境的内容。这波AI复活潮虽令网民惊叹,却也引发争议。包括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博士(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在内的多位名人家属,已公开呼吁AI公司禁止使用他们亲人的肖像或声音,以防止形象被误用。
![]()
然而,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永续发展与环境政策讲师格雷克许博士(Dr Kevin Grecksch)提醒,这些AI奇迹不只挑战伦理,更带来看不见的环境代价。格雷克许指出,生成这些超写实影片的过程,并非在使用者的手机上进行,而是在全球各地的资料中心(data centers)内完成。这些中心运转庞大的伺服器,需要持续消耗大量的电力与水资源。影片在资料中心生成,可能位于地球另一端,也可能就在你家附近。首先,这会耗费大量电力;其次,还需要大量水来冷却伺服器。由于Sora等应用APP让创作者能即时上传并分享作品,社群平台上的AI影片数量正呈爆炸性成长。本月初,Sora在短短5天内下载量突破100万次,并登上美国苹果应用商店(Apple App Store)排行榜首位。
![]()
格雷克许提醒,这种创作便利性虽令人惊艳,但用户应更加留意背后的环境代价,这里涉及大量的水资源。我们必须思考自己为什么使用这些技术、怎么使用、以及使用的频率。他进一步指出,AI的发展已无法逆转,但社会仍可从政策层面推动更永续的思考,我们需要更整合的策略,决定资料中心该设在哪里、该如何进行冷却,才能减少能源与水的消耗。格雷克许特别点出,英国政府将南牛津郡(South Oxfordshire)视为人工智慧产业的首波成长区,但目前似乎没有人真正思考,那些冷却伺服器所需的大量淡水要从哪里来,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