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场。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宏伟系统介绍了“十四五”以来洛阳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
![]()
![]()
洛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宏伟
“片区+组团”:乡村振兴的“洛阳路径”
“十四五”期间,洛阳探索出一条以“片区+组团”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市将县域划分为53个片区、283个组团,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产业连片发展、基础设施一体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布局、人居环境分批提升。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海卿介绍,该模式以“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为指导,聚焦特色产业连片发展,目前已形成中药材、食用菌、奶牛、甘薯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全市优质特色农业产值突破300亿元。
乡村焕新颜:从“厕所革命”到“垃圾清零”
“过去农村‘脏乱差’,现在是‘洁净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建党用数据说话:全市完成农村户厕改造72.6万户,75%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实现“收集—转运—焚烧”全链条处理,建成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彻底告别“垃圾围村”。
在“厕所革命”中,洛阳坚持“群众满意、长效可用”,推广“管网+终端”集中处理模式,占比达75.1,并建立县乡村三级管护机制,确保“改得好、用得住”。
粮食安全压舱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江村表示,“十四五”期间,洛阳建成高标准农田82.7万亩,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1.8%,良种覆盖率超97%,粮食总产连续五年稳定在48亿斤以上。
通过“五良”融合、单产提升行动,建成小麦、玉米高产示范区超百万亩,同步落实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等惠农补贴,发放资金超31亿元,筑牢了粮食稳产保供的“洛阳根基”。
脱贫成果稳得住、衔接振兴有力度
“我们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付光伟介绍,全市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纳入监测对象1.62万户5.43万人,风险消除率达82.8%。脱贫群众医保参保率超99%,农村低保标准从2020年4400元/年提升至2025年6192元/年。
通过产业帮扶、就业扶持,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在20.5万人以上,5个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改革破题:唤醒沉睡资源,激活乡村动能
“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段锐指出,洛阳在全国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挂网交易9176笔,成交额36.68亿元,平均溢价率5%。农村集体资产达452亿元,较2020年增长27.6%。
通过稳慎推进农村“两块地”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7500家、13900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2100家,有效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展望“十五五”:乡村振兴再出发
罗宏伟在发布会中表示,“十四五”期间,洛阳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一产增加值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持续缩小,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成效显著。
展望“十五五”,洛阳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担当、实现更大作为。(智建国 焦夏飞)
【编辑 滢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