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节日,打唐代起就有登高、赏菊的讲究。这节不光有老习俗,更透着对老人的敬重 —— 不少地方都有 “5 样不上桌,福气不进门” 的说法,其实是让咱把 5 样 “长寿美食” 端上桌,吃的是味道,藏的是盼父母平安长寿的心意。今天就跟大伙儿说清楚这 5 样,重阳节陪爸妈吃,福气准能进门!
![]()
1. 长寿面:细面藏心意,盼爸妈福寿绵长
长寿面咱都熟,过生日常吃,重阳节端上桌也特别应景。面条是纤长爽滑的模样,老辈说这叫 “顺利绵长”,吃进嘴里软乎乎的,老人嚼着不费劲,消化也轻松。
重阳节早上,咱给家里老人煮一碗,不用太复杂的调料 —— 清汤煮面,撒点葱花,滴几滴香油,简单却暖乎。一碗面端到老人跟前,不光是填肚子,更是借着面条的 “长”,盼着爸妈福寿久久,日子过得顺顺当当。老人们常说 “吃碗长寿面,身子硬朗一年”,这话里全是对日子的念想。
![]()
2. 羊肉:秋冬补一补,暖身还讨 “阳” 气
重阳节正赶上秋冬换茬儿,天儿一天天凉,这时候吃羊肉正合适。羊肉是温补的好东西,吃进肚子里暖暖的,能帮着扛住接下来的寒气,把身子骨补得结实点。
更有意思的是,“羊” 和 “阳” 是一个音,重阳节吃羊肉,不光满足了嘴馋,还讨了个好彩头 —— 盼着家里喜气洋洋,福气满当当。咱可以给爸妈炖锅羊肉汤,放几块萝卜去膻,炖得肉烂汤浓,老人喝着暖脾胃,吃着也舒坦,这才是换季该有的补法。
![]()
3. 花糕:层层叠叠甜,寓意步步登高
重阳糕还有个名儿叫花糕,“糕” 和 “高” 谐音,老辈说吃了能 “步步高升”,其实是盼日子越过越好,老人心情天天顺。这种糕点在南方吃得普遍,特别是江浙沪地区的人家,每到重阳都爱做。
做花糕最主要的原料是糯米粉,中间夹上核桃、红枣、葡萄干这些干果,一层粉一层料,蒸出来层层叠叠的,看着就有食欲。咬一口软糯香甜,干果的脆劲儿混着糯米的绵密,越嚼越有滋味。给爸妈递块花糕,边吃边说句 “盼您身子越来越好,日子步步登高”,老人准高兴。
![]()
4. 萝卜汤:深秋喝一碗,暖脾胃少遭罪
老辈常念叨 “喝了萝卜汤,家里人少遭罪”,重阳节喝萝卜汤,也是老习俗里的讲究。这会儿是深秋,萝卜刚上市,新鲜水灵,是咱老百姓眼里的 “保健菜”—— 天儿干凉,喝碗萝卜汤能暖着脾胃,还能解燥,身子舒坦了,自然少闹毛病。
咱煮萝卜汤时,不用放太多调料,萝卜切滚刀块,清水煮软,丢几片生姜驱寒,最后撒点葱花。汤喝着清爽,萝卜嚼着带甜,老人喝一碗,胃里暖暖的,连呼吸都觉得顺溜。老话说 “深秋萝卜赛人参”,可不是瞎说的,这碗汤里全是对老人的关心。
![]()
5. 螃蟹:满黄满膏时,吃的是红火福气
重阳节吃螃蟹,是传了千百年的习俗,古诗里都写 “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这会儿的螃蟹正是最好吃的时候,满黄满膏,咬一口鲜得很,老人也爱这口鲜。
吃螃蟹不光图美味,还藏着好寓意:蟹壳红亮鲜亮,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蟹钳看着有劲儿,老辈说这是 “八方进财”,盼着家里财运顺,福气也跟着来。咱给爸妈剥蟹肉时,慢点儿来,边剥边聊聊天,这顿饭吃的就不是快慢,是陪着老人的踏实劲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