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星球原创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摘要:XR正在变成一种能实实在在帮助各行各业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工具。
今年,一支“扫腿舞”在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不仅吸引了众多明星、网红参与模仿,也再次将“团播”,也就是团体直播推至了大众视野中央。其中,演员丁禹兮发布的模仿视频获得超290万转发、569万点赞,刷新了内娱男星在短视频平台的热度纪录。
![]()
席卷全网的现象级舞蹈“扫腿舞”,不仅让内娱纷纷开始蹭流量,也又一次带火了团播。在国内MCN机构的重要聚集地马栏山,团播已成为众多机构的核心业务扩展方向,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头部企业,与此同时,也催生出了一些技术驱动的创新实践。
其中,一家名为二年级传媒的公司斥资500余万元搭建XR直播间,将曾应用于春晚和影视制作的XR(扩展现实)技术引入团播领域,造就了业内首个XR团播直播间。
曾几何时,XR技术还是大型晚会和影视制作的专属工具,《阿凡达:水之道》就曾经用XR 3D工具进行创作。
![]()
Jack Sully的两个儿子Lo'ak和Neteyam从村子平台跳入水中的画面,其中的平台就是运用了XR工具进行创建
看起来,XR技术在之前的应用场景都很“高大上”,然而,当前沿的技术开始成熟,其应用场景的拓展便成为必然。
现在,XR技术正从高门槛的专业领域,逐步“下沉”至直播等更为广泛和普及的商业场景中。这一转变,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迁移,而是标志着XR产业在寻找大众化的应用道路上一次关键的突破。
XR技术的下沉破圈
前文曾提到,XR虚拟技术,在此前一直属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奢侈品”,一般都是大型晚会直播、赛事直播、大型制片才会用到。这一阶段的XR应用,普遍呈现出预算高昂、制作周期长、依赖顶尖技术团队的特点,而这些技术的服务对象是拥有巨大影响力的IP和项目,应用范围也相对较小。
而直播行业,特别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团播,正成为XR技术落地的一个新方向。据公开数据,2025年抖音平台每天在线的团播数量已超过1.5万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内容规模,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差异化的视觉呈现成为不少团队发力的重点。XR技术的加入,恰恰可以弥补传统布景切换困难、视觉样式单一的短板。
一直以来,团播都比较依赖实体的布景,场景切换繁琐且视觉效果单一,难以满足“节目综艺化、艺人专业化”的行业升级需求。但XR技术的引入,通过两块巨大的 LED 显示器搭建虚拟场景,配合屏幕外的白色坐标点与摄像机定位器,能够实时识别摄像机角度并同步渲染画面,让主播与虚拟场景无缝融合——古风庭院、未来都市、奇幻森林等场景能瞬时切换,提升视觉的冲击力。
![]()
以首个XR团播直播间为例,技术升级不仅解决了传统直播场景单一的痛点,也带来了新的互动可能。主播可以根据弹幕实时调整与虚拟元素的互动,例如触发特效、完成指定动作等,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此外,为了适应直播高频率、即时性的特点,这类XR系统也做了流程简化,通过预设场景模板降低单场制作成本,使其能支持日常化播出,而非仅用于少数大型活动。
只不过,尽管XR增强了视觉体验,但其高昂的投入和运维成本,也让很多中小型直播机构望而却步。
二年级传媒业务负责人王思齐道出了目前行业的困境:“XR团播的单套视觉芯片就达到百万级,视觉追踪系统也价值百万元。”成立仅一年多、仍处初创阶段的二年级传媒,之所以能突破这一壁垒,其实也是源于其独特背景的支撑:除了拥有电视综艺制作与艺人孵化经验,公司底层实为一家技术企业,旗下多家软件公司深耕AI、XR、数字人、动作捕捉领域多年,积累了大量技术人才与成熟方案在,这才支撑其把“XR团播”这项创新形式做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层面也在释放积极信号。上个月,在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抖音直播共同发起的“优质团播计划”中,明确提出鼓励虚拟直播/XR技术的融合应用。
这一导向对行业而言十分关键。有了官方和平台的支持,XR技术不再只是少数公司的试验项目,而有望逐步成为更多团队可选的工具,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在内容与体验上的升级。
XR虚拟技术的“下沉”影响,远不止团播行业本身
XR技术在直播领域的成功试水,也为其在其他行业的应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在电子商务领域,XR已经有了很多切实的应用。例如淘宝在上海开设的“Vision未来旗舰店”,通过“AI+3D+XR”技术,让用户在虚拟空间中360度浏览商品,实现虚拟试穿、试妆甚至“试车”,大大提升了线上购物的体验感。
![]()
教育、企业培训、远程协作等领域,也成为XR拓展的方向。比如打造沉浸式课堂模拟历史场景,或用于高危工种的操作演练,以及在虚拟会议室中实现“面对面”远程交流。这些应用虽处于早期,但潜力也正逐渐被看到。
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宽,XR产业链也将迎来新机会。未来可能出现一批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的技术服务商,例如云渲染、场景模板、模块化系统等,让中小团队也能以较低成本使用XR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技术的融合也将加速推进。毕竟,XR很难单独存在,它和AIGC与数字人技术的发展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AIGC可以用于快速、低成的本地生成和变换XR虚拟场景;数字人则可以作为虚拟主播或助手,与真人主播在XR环境中同台互动。这三种技术的融合,还将进一步模糊现实与虚拟的边界。
![]()
而对XR技术本身来说,这次技术“下沉”的意义或许更为关键。当直播、电商、教育这些行业都开始用上XR,就会产生大量、持续的需求。这会直接带动整个XR产业链的发展——从LED屏、摄像机这样的硬件,到渲染引擎、开发平台这类软件,都会因为市场变大而获得更多改进和创新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这些真实、日常的使用场景,会暴露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各种问题,并积累下宝贵的真实数据。这些反馈对于技术优化至关重要,能帮助厂商让XR系统变得更稳定、更好用、成本也更低。这样一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迭代,应用又因技术升级而拓展,就形成了一个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
小结
总的来说,XR技术从春晚、影视这类高端场景,逐步进入直播间这样的日常领域,本质上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这说明技术本身逐渐成熟,需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对新鲜、差异化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也得益于XR技术本身的供应链越来越完善,成本也在慢慢下降。
虽然在刚开始商业化的时候,投入高、回报慢是现实的挑战,但正是通过这些真实的尝试,XR技术的实用性和对用户的吸引力才得到了验证。
这意味着,XR不再只是用来打造视觉奇观的“高级特效”,它正在变成一种能实实在在帮助各行各业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工具。随着XR技术一步步走出实验室和专业工作室,它所推动的,其实是一场更加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体验升级。
文 / 清月泠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VRAR星球每天都会发布XR领域深度文章及业内新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