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
杨振宁先生资料照片。图据新华社
我想起多年前网友对杨振宁先生的两点争议。
第一个争议是,有人指责杨振宁没有为中国做出过什么贡献。但是,科学无国界,科学家的最高境界是造福人类而非仅贡献于一国。杨振宁等人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杨振宁加入美籍的1964年,美国的科研环境远比当时在“左”倾路线影响下的中国强得多。如果杨振宁早早回国,要么被批斗成“白专典型”,蹲牛棚、扫厕所;即使不挨整,其贡献也仅限于一国的国防科技,而不会做出“宇称不守恒定律”这样造福人类的贡献。
与搞应用科学的钱学森、邓稼先不同,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在当时中国极其落后的实验条件下,杨振宁回国不但没有用武之地,还会影响他的学术研究。邓稼先、钱学森回国,是对已有理论的实践应用,贡献于一国。而杨振宁不回国,作为科学家,在条件更好的美国,不仅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更是贡献于全人类。即使从现实的角度,他不仅幸免于反右、斗白专等一系列运动,成名后回来,还能给被批的老同学邓稼先说说话,恢复他的科研工作。
![]()
1986年6月,杨振宁到医院看望邓稼先时合影。据清华大学校史馆官网
杨振宁当年和现在选择哪国国籍,是他个人的自由。有人说他在中国最需要的时候抛弃了祖国,但要知道,那时美国的科研环境比那时的中国强得多。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是个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和科研环境?如果他留在国内,有可能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吗?在美国,他除了能享受很好的物质生活外,还有很好的实验室,有能够助他实现自己科学梦想的科研环境。
![]()
1957年,杨振宁自瑞典国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章。
在一个文明法治的社会,公民有选择个人前途的权利。我们尊敬邓稼先教授,但不能把邓稼先作为杨振宁的参照物。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邓稼先教授甘愿为了“两弹一星”奉献一切,杨振宁教授愿意在美国从事自己钟爱的事业,他们都没有错,都值得我们尊敬!
![]()
2021年,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举行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上
再者,有人指责“杨翁”之间的“爷孙恋”。杨振宁的婚姻更是他的个人私事,对于公民个人而言,法无禁止皆可为。杨振宁与翁帆结婚时,两人都是单身,两个单身之人结合,是再正当不过的事,有何违反法律与道德之嫌?相比之下,现在社会里即使两个同龄人结合,也屡有出轨、家暴等行为。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地方。“杨翁恋”总比这些行为高尚得多!
今天这篇文章的一些观点,综合、参考了我的好友李航帆先生以前的公众号的文章的观点。只是可惜他以前的公众号现在不在了。在此,向李航帆先生表示感谢!
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杨振宁先生千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