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纳赛尔医院外,大太阳底下停着辆冷藏卡车,里头装的不是冻肉也不是药品,是以色列归还的巴勒斯坦人遗体,还都没名字。
这些遗体是跟着特朗普主导的停火协议来的以色列交了13名以色列人质的遗体,顺带送回了这些巴勒斯坦人的遗体。
![]()
过去11天里,总共195具巴勒斯坦遗体被移交,另外还有两名尼泊尔和泰国人质的遗体,是哈马斯交出去的。
停火协议听着是好事,毕竟打了那么久,能歇口气总没错,但看这遗体移交的架势,怎么都觉得透着股不对劲。
红十字会用冷藏车运这些遗体,本是为了保存好,可到了医院才发现,后续的麻烦一点没少。
![]()
移交数字背后的敷衍
要知道,之前巴以冲突后也有过遗体交换,比如2014年那次,双方还会通过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提前核对身份信息,确认好了再移交。
可这次倒好,195具巴勒斯坦遗体,以色列就给了6个身份信息,其中5个还是错的。
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本来家属就盼着能认回亲人,这么一搞,希望直接少了大半。
![]()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之前有过报告,说在巴以冲突里,他们平均每年要处理大概300起冲突相关的遗体移交,正常情况下,提前三四天就得完成身份核验。
这次倒好,停火协议一落地,移交流程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核验环节直接缩水,才导致这么多“无名遗体”出现。
这哪是在解决问题,更像是在应付事儿停火的表面功夫做了,可背后这些人的身份、遭遇,好像没人真的放在心上。
![]()
遗体拉到纳赛尔医院,法医团队赶紧接手,可一上手就傻了眼。
他们只能在一间简陋的小单间里干活,没有DNA检测设备,连放遗体的冷藏空间都不够。
本来想好好查清楚这些遗体的情况,可现实根本不允许。
![]()
停火下的人道盲区
纳赛尔医院的法医主任艾哈迈德・德希尔博士说,最难的就是遗体冻得太硬,没法立刻检验。
解冻得好几天,可一旦解冻,遗体又会迅速腐败,想做牙齿比对、组织切片这些细致的尸检,基本没可能。
“我们只能在遗体还没完全解冻的时候,赶紧拍照、取样、记状态,”德希尔博士这话听着就无奈,“要是等完全解冻,这些遗体就没什么检验价值了”。
![]()
我见过医生们展示的照片,有些遗体穿着平民的衣服,还有的只穿了内衣,双手被反绑着,身上全是瘀伤和压痕,有的脖子上还缠着布条。
法医阿拉・阿斯塔尔博士说,有些遗体的手脚被绑得特别紧,血液循环都断了,勒痕特别清楚,还有的眼睛周围有很深的凹痕,不是普通绳索能造成的。
加沙当局负责接收遗体的哈马斯政府委员会成员萨梅赫・哈马德还补充,部分遗体有钝器伤和刺伤,“有些胸口或脸上有刀伤,血液渗透的痕迹说明是生前遭了殴打”。
![]()
这些痕迹看着就让人心里发紧,多伦多大学的法医病理学教授迈克尔・波兰南说这是“国际法医紧急事件”,要想知道真相,必须做完整的尸检。
可问题是,加沙这边连基本的设备都没有,怎么尸检?国际法医科学协会有个《冲突地区遗体检验指南》,里面说冲突后的遗体检验得有便携式DNA检测仪,冷藏柜温度得控制在-18℃以下,还得在移交后24小时内启动初步尸检。
![]()
纳赛尔医院的条件,跟这些标准比起来,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之前叙利亚阿勒颇冲突后,国际组织给当地医院送了移动法医实验室,最后遗体身份确认率能到78%。
再看加沙这边,无国界医生2024年初就说过,加沙的法医资源已经快崩溃了,他们想给纳赛尔医院捐DNA设备,可因为以色列对加沙的物资封锁,根本送不进去。
如此看来,加沙的法医们就算有天大的本事,没设备没援助,也只能干着急。
![]()
面对这些遗体异常的说法,以色列那边倒是态度坚决,说自己的行动“严格遵守国际法”,还否认移交前对遗体做过绑缚。
以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舒什・贝德罗西安甚至说,加沙方面的指控是“妖魔化以色列的又一尝试”,还让媒体多关注以色列人质的遭遇。
可这边以色列否认,那边却有不少实锤。
![]()
过去两年,以色列的“斯德・特曼”拘留设施就被指虐待加沙被拘人员。
以色列人权组织“医生为人权”的负责人纳吉・阿巴斯说,很多加沙人在那里被“24小时反绑、蒙眼,连续几个月不解开”,最后都得了严重的皮肤感染。
还有个在那设施工作的医务人员承认,拘留者就算做手术,也还被绑着,“那是一种去人性化的待遇”。
![]()
本来想觉得以色列可能只是误会,可看了这些拘留设施的情况,再对照遗体上的反绑、瘀伤痕迹,很难不把两者联系起来。
2022年的时候,以色列最高法院还受理过“斯德・特曼”拘留设施的虐待诉讼,3名被拘者说自己遭殴打致骨折,还没得到及时治疗,结果最后以方也只给了2名狱警警告处分,没彻查。
以方在对待加沙相关人员的问题上,一直没拿出该有的负责态度。
![]()
法医这边难,家属那边更难。
纳赛尔医院门外,天天都有家属聚集,有人拿着亲人的照片,有人只能凭着记忆,想从那些腐坏的面容里认出自己的家人。
拉米・法拉阿轻声说:“埋下去的时候,我们都不确定是不是自己的亲人。
![]()
”还有个叫侯薇达・哈马德的妇女,哭着说:“如果有DNA检测,我姐姐就能知道,这是不是她的儿子”。
截至现在,医院也就通过身高、年龄、旧伤痕这些基本特征,确认了大概50具遗体的身份,另外54具因为实在没法确认,只能集体安葬。
加沙失踪人员协会2024年有个数据,冲突后大概800名巴勒斯坦人失踪,其中300人可能就在这次移交的遗体里,可没检测手段,家属连个准信都得不到。
![]()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的官员也说,集体安葬是没办法的办法,但这会成为家属一辈子的心理创伤,得有国际社会推动以方拿出完整的遗体信息才行。
特朗普的停火协议只给加沙带来了暂时的宁静,没带来真正的告别。
对很多加沙家庭来说,他们埋下去的可能不是亲人,只是一个模糊的名字,甚至是一个解不开的疑问。
![]()
这些遗体上的伤痕、法医的困境、家属的眼泪,都在说着停火背后没被看见的人道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巴以双方自己很难。
得有联合国牵头,组建国际法医团队进驻加沙,帮着做尸检、确认身份;还得推动以色列解除对加沙的物资封锁,让必要的检测设备能送进去;更得让以方拿出负责任的态度,提供准确的遗体信息,回应那些虐待的指控。
别让停火协议只停留在“不打仗”的层面,更要让冲突后的人能得到尊重,让家属能真正和亲人告别,让那些藏在冷藏卡车里的真相,能被好好揭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