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苑承志 宋绪政
“以前到这个小区送餐,得在门口等业主来取,遇上高峰期能堵十几分钟,现在直接进小区,配送效率明显提升了!”近日,在山东省宁阳县文庙街道一处小区楼下,外卖骑手李师傅刚送完一单餐,提起小区管理新规,语气里满是认可。这一变化的背后,是宁阳县委社会工作部、县委“两新”工委依托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搭建“231”诉求收集办理体系,为新就业群体解难题的生动实践。
时间拨回数月前,该小区还是另一番景象,为防安全隐患,小区物业采取“一刀切”政策,禁止所有外卖骑手入内。这让骑手们犯了难:“业主催得急,我们在门口等,两边都不讨好。”物业则无奈:“没明确规则,放骑手进来怕车辆乱闯,管理难度太大。”
僵局的打破,始于一次扫码操作。外卖骑手杨洋在小区门口看到宁阳县民声数智“瞭望塔”的宣传海报,点开“新事快办”专栏二维码,将“小区禁止骑手入内导致配送难”的问题详细上报。信息很快流转到宁阳县委“两新”工委,经审核后,第一时间交办给宁阳县物业行业党委和文庙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
接到任务当天,工作人员就扎进小区:上午找物业负责人聊管理痛点,下午跟着骑手看配送流程,傍晚守在单元楼门口听业主意见。“得把三方诉求都摸透,才能找到不偏不倚的办法。”文庙街道“两新”组织综合党委工作人员说,及时走访下来,问题根源逐渐清晰——缺的是“安全”与“便利”的平衡点,而非简单的“禁”与“放”。
“不能为了管理省事,让民生受委屈。”县物业行业党委牵头,一场特殊的协调会在小区居委会召开:行业党委代表、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物业经理、骑手代表和业主代表围坐一桌,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如何既保小区安全,又让配送高效。
你一言我一语,从分歧到共识,方案逐渐成型:骑手可以进入小区,电动车统一停放在指定区域;物业安排保安在高峰期引导,对超速骑手及时提醒;每栋楼大堂等合适位置设置临时存放架,方便业主取餐。
“以前是‘堵’,现在是‘疏’,管理反而更顺了。”小区物业经理坦言,新规实施后,物业接到的投诉量下降了,骑手主动配合管理的意识也强了。
这一经验并未止步于单个小区。为巩固并深化治理成果,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宁阳县将其作为“新就业群体服务样本”,在全县物业行业推广,以系统化解决同类问题。同时,拓展“暖新”服务场景,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便民服务,营造尊重和关爱新就业群体的良好社区氛围。截至目前,全县新就业群体小区“准入率”达到100%,打造“爱‘新’医院”、“司机之家”、暖“新”驿站等80余处“友好场景”。
“解决‘进门难’只是开始。”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231”体系,拓宽“线上扫码+线下走访”的诉求收集渠道,优化“首办、专办、督办”流程,把更多新就业群体的“问题清单”,变成基层治理的“满意清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联系齐鲁晚报泰安融媒中心,热线电话:0538-69821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