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社报道,近日,特朗普在白宫的一场闭门会议后突然松口,公开表示若中国重启对美国大豆的采购并在稀土出口管制上“合作”,他将考虑对部分对华关税予以减免。这番表态距离他威胁加征100%关税仅过去9天,态度转变之快让外界哗然。更具戏剧性的是,会议期间这位总统情绪失控,对着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拍桌怒骂“蠢货”,斥责其擅自推动对华限制政策,彻底打乱了美方的整体布局。
特朗普还不忘重申自己收到中国邀请、计划2026年初访华的说法,只是这一消息至今未得到中国外交部的证实。就在10月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仅表示中美双方就元首会晤保持密切沟通,如有消息会及时发布。明眼人都能看出,特朗普急于把访华日程摆上台面,很大程度上是想和拜登比一比——后者任内一次都没踏上中国土地,对极度好胜的特朗普来说,这无疑是必须超越的“政绩”。
![]()
这场白宫闹剧的导火索,是卢特尼克绕过总统和核心团队推行的“50%规则”。这项限制含25%以上中国成分产品进入美国的政策,既没通过白宫全面评估,也没让财政、国防等关键部门参与讨论。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直接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把限制范围从原材料扩大到技术、设备甚至加工后的磁性元件,同时对美方船舶征收“特别港口服务费”。
这两记重拳精准打在美国的软肋上。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美国90%以上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小到芯片、电动车,大到军用雷达、导弹制导系统,没有它根本造不出来。美国自己虽有稀土矿,但提炼提纯的核心技术和产能全在中国手里,短期内根本无法替代。中方的管制不是“一刀切”,而是通过技术门槛和用途分类精准管控,既合规又有力,让美国高科技企业和军工承包商瞬间感受到寒意。
特朗普的愤怒看似针对卢特尼克个人,实则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深层混乱。《纽约时报》早在今年4月就指出,特朗普政府内部已陷入对华战略的“系统性裂变”。一边是主张缓和关系的现实主义者,知道中美在诸多领域绕不开合作;另一边是特朗普和他身边的鹰派,一门心思要“打赢经济战”。这种分裂导致第二任期的美国对华政策陷入“空转”,没有统一战略,各部门各自为政,活像一群没导演的演员在乱演。
![]()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嘴上骂着下属,自己的算盘也打得响亮。美国大豆正面临滞销积压、价格下滑的困境,而农业州选民是他的重要票仓,农民的不满会直接动摇他的政治根基。稀土更关乎美国军工产业的命脉,这可是五角大楼的“心头肉”。他抛出关税让步的诱饵,本质上是想拿纳税人的利益换选票和产业喘息空间。
白宫急着把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对华谈判的三大问题,可这三点根本站不住脚。稀土是市场规律和技术优势决定的,大豆是美国农业自己的产销问题,芬太尼滥用更是美国社会的内部顽疾,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把自身问题甩锅给别人的套路,早就没人信了。
现在的美国连盟友都快拉不住了。英国商贸大臣访华直言“中国值得交往”,加拿大也松口要讨论取消中国电动汽车的高关税。各国都有自己的经济账,没人愿意跟着美国的错误战略陪葬。特朗普骂几句商务部长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真正该改的是美国的霸权思维。
![]()
下个月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成了特朗普最后的希望,外界普遍预计中美领导人会在此时会晤。但他想靠抛出关税让步就换中方在核心利益上松口,纯属异想天开。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方早就明确不会和任何外人讨论;稀土和大豆的主动权也牢牢握在中方手里,谈不谈、怎么谈,得看美方有没有诚意。
特朗普的“变脸”和白宫的“内讧”,说到底是美方战略误判后的焦虑表现。中方的应对始终理性精准,用规则反制规则,用实力回应挑衅。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关税战,而是制度性、结构性的博弈。谁能稳住阵脚,谁能精准出牌,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显。特朗普能不能明年初访华,关键不在他怎么说,而在美方能不能拿出真正的诚意——毕竟,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施舍,更不是靠甩锅和威胁能换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