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年8月,元顺帝跑了,大都城破那天,他连夜逃出建德门,身后是二十五万明军。
这个曾经统治中原98年的蒙古政权,带着最后的家底,退回了祖辈起家的地方。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暂时撤退,谁能想到,他们再也没能打回来。
——《壹》——
逃亡路上的幻觉
元顺帝跑得很狼狈,他逃到上都时,手里还有多少兵?史书记载含糊,但有一点清楚:当时北元控制的地盘,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
蒙古本部自然在手,东北的辽阳行省还在。
西北的甘肃行省也在,云南那边,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还挂着元朝的旗号,粗略算下来,北元当时的总兵力超过100万。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吓人,元顺帝也这么想。
1369年,他还在应昌府坐镇,朱元璋派人送来劝降信,他连看都不看,但第二年,元顺帝就死了,死因是痢疾。
一代君主,死在了应昌府的破帐篷里。
他儿子爱猷识理答腊继位,跑到了和林,这位新皇帝野心更大,任命王保保(扩廓帖木儿)为丞相,喊出了"几于中兴"的口号。
看起来,北元要反攻了?没有。
1372年,明军主动杀了过来,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北征,徐达走中路,李文忠走东路,冯胜走西路,目标明确:彻底剿灭北元。
这一仗,明军输了,徐达在岭北被王保保打得大败。
死了上万人,李文忠的东路军在阿鲁河畔被重创,开国名将曹良臣战死,只有冯胜的西路军占了甘肃,全师而还,北元赢了一次。
![]()
王保保抓住机会,立刻组织反攻。
两年内数次犯边,还占了几个州县,云南的梁王重新和北元接上头,东北的纳哈出也出兵呼应,形势看起来不错,元昭宗甚至觉得,中兴有望了。
但这是回光返照。
——《贰》——
百万大军的真相
北元真有100万兵吗?有,但这100万,不是一个整体,东北归东北,西北归西北,蒙古本部归本部,云南更是隔了几千里。
![]()
徐达攻大都时,云南的元军在干什么?没动。
常遇春打上都时,东北的纳哈出在干什么?也没动,这些兵,各管各的地盘,指挥不动,调不过来,打起仗来各自为战。
更要命的是,蒙古内部开始分裂。
1388年,也速迭儿继位,他连大汗的位子都坐不稳,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干掉,之后的几十年,蒙古草原上出现了四十多个部落,史称"四十四万蒙古"。
谁也不服谁,鞑靼和瓦剌打,瓦剌内部也打。
察合台汗国那边,早就不认元朝这个宗主了,到了1402年,连"北元"这个名号都不存在了,鬼力赤杀了坤帖木儿,自己当大汗,但没人承认他。
从100万到分裂成几十个部落,北元用了34年。
这期间,明朝在干什么?不停地打,洪武三年,徐达再次北征,这次他学聪明了,不深入草原,只守边关,逮着机会就打。
洪武五年,虽然岭北吃了亏,但明军总体战略没变。
你敢来,我就打,你不来,我也主动打,北元越打越虚,不是兵不够,不是将不行,而是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反攻,为什么?
![]()
战争打的是钱,元朝在中原时,一年能收多少税?
具体数字史书没详细记载,但有一点清楚:江南是元朝最大的财源,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这三个地方的赋税,占了元朝财政收入的大头。
粮食、丝绸、茶叶、盐,都从这里来。
1368年之后,这些全没了,北元退回草原,手里还剩什么?牛羊马,草场,还有打猎得来的兽皮,听起来也不少?但养不起军队。
游牧经济有个致命问题:产出太低。
草原上养一万人的成本,和中原养一万人的成本,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中原有农业,有固定产出,有盐铁专卖,有商业税收,草原呢?
靠天吃饭,今年雪大,牛羊冻死一半,明年怎么办?
——《叁》——
回不去的路
元朝当年为什么要入主中原?就是因为草原养不起那么多人,蒙古人原本是游牧民族,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后,人口激增,草场不够用,就只能往外打。
![]()
打下金朝、南宋,占了中原的地盘,才有了元朝的98年国祚。
现在倒回去了,北元手里的地盘,养不起百万大军,具体怎么养不起?举个例子,明军一个士兵,一年的军饷加粮食,大概需要白银十两左右。
这还不算武器装备、战马、后勤运输。
百万大军,一年至少要一千万两白银,北元有吗?没有,草原上没有银矿,没有铁矿,没有固定税收,王保保能打赢岭北之战,靠的是什么?
诱敌深入,天时地利,但打完之后呢?
他能组织起第二次、第三次这样的战役吗?不能,因为打不起,一场大战下来,战马损失、兵器消耗、粮草补给,全都要钱。
草原上没有工坊,武器坏了修不了,只能从中原买。
中原现在是明朝的地盘,你去买?明朝禁止对蒙古出口铁器和粮食,北元越打越穷,穷到什么程度?1449年,瓦剌部的也先打到北京城下,俘虏了明英宗。
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听起来很厉害?
但也先之后做了什么?他把明英宗当人质,要明朝拿钱赎,一个能打到北京城下的汗王,为什么要钱?因为穷,草原上养不起那么多兵,只能靠劫掠。
![]()
劫完就跑,根本不敢久留。
这已经是1449年的事了,距离北元败退,过去了81年,81年,蒙古人还是没能重建一个像样的政权,为什么?有人说,蒙古人不是靠骑兵起家的吗?
草原是他们的主场,为什么反而打不赢了?
因为时代变了,元朝入主中原时,蒙古骑兵确实天下无敌,但那是13世纪的事,到了14世纪,明朝已经掌握了对付骑兵的战法。
火器,朱元璋的军队,大量装备火铳、火炮。
蒙古骑兵的冲击力,在火器面前大打折扣,徐达北伐时,用的襄阳炮能把城墙轰出窟窿,这种重型武器,草原上造不出来。
——《肆》——
回不去的路
更关键的是,明朝守得住,草原骑兵擅长机动作战,打完就跑,但明朝在边境修了大量卫所,驻扎重兵,你来,我就打,你跑,我不追。
![]()
北元组织不起像样的围城战。
没有攻城器械,没有足够的粮草补给,更没有后勤保障,打个小城还行,打大城?根本啃不动,朱元璋看得很清楚。
岭北之战后,他改变了策略:不主动深入草原,只守边境,等北元自己乱。
这一等,就等到了北元彻底瓦解,1388年,也速迭儿被杀,北元政权正式结束,之后的蒙古草原,陷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混战。
鞑靼、瓦剌、兀良哈,各部互相攻伐。
有时候联合起来打明朝,有时候互相打,但始终没能重建一个统一的政权,为什么?因为他们找不到钱,没有中原的财富,养不起统一的军队。
养不起军队,就打不下中原,打不下中原,就永远穷。
这是个死循环,15世纪中期,蒙古出了个达延汗,号称"中兴",他确实统一了蒙古诸部,恢复了一点元气,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分封,把各个部落的首领都封了王,各管各的地盘。
为什么要分封?因为养不起中央集权的政府,草原上没有足够的产出,支撑不了一个像元朝那样的庞大机器,只能各部自治,松散联盟。
![]()
这样的蒙古,永远打不回中原。
到了17世纪初,后金崛起,努尔哈赤用了不到30年,就把蒙古各部收拾得服服帖帖,为什么?因为后金有农业基础,有手工业,有固定税收。有钱。
林丹汗想要抵抗,但他手里的兵,拿什么养?
草原上的牛羊,换不来火炮,蒙古人的马刀,挡不住后金的红衣大炮,1634年,林丹汗病死,蒙古正式臣服于后金。
从1368年到1634年,266年。
蒙古人再也没能重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大一统王朝,不是他们不想,是真的打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