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阳底下晒了一天的被子,收起来抱进屋子里的时候,总是带着一股温暖而又特殊的味道。
人们常说这是阳光的味道,甚至有人坚信,这是螨虫被太阳烤焦后的味道。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颇有画面感,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
要解开这个疑问,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螨虫的生存习性。这些微小的生物最喜欢22~30℃的温暖环境,湿度在60%到80%之间时繁殖得最快。
螨虫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藏在被褥里面居住。要让晒死螨虫,温度需要达到50℃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
![]()
然而,在实际晒被子的过程中,即使在盛夏的烈日下,被子表面的温度也很难稳定维持在这个水平,更不用说被褥深处了。
螨虫会敏锐地察觉到环境的变化,悄悄躲到阴凉的纤维缝隙中,躲过阳光的直接照射。
退一步说,即使有少数螨虫不幸被高温杀死,它们的身体也不会产生所谓的“太阳味”。

螨虫的体内约80%是水分,其余主要是蛋白质。当蛋白质被高温烤焦时,会散发出类似烧头发或烤肉的焦糊味,这与人们闻到的清新舒适的“太阳味”截然不同。
更何况,一床被子里所有螨虫的总重量不过才几毫克,这么微量的蛋白质燃烧,根本就无法产生能被人类闻到的气味。
那么,晒过的被子那股特别的香气,究竟来自何处呢?
![]()
科学研究给出了答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发现,只有在阳光的直射下,晾晒过的织物才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气味。
他们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发现,这种气味来源于一系列的碳氧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和羧酸等。
这些化合物在低浓度时,会散发出宜人的香气,有些甚至被用于香水制造。
![]()
科学家认为,这些香气物质的产生,是阳光与被子材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阳光中的紫外线会激活织物纤维上的微小分子,包括人体残留的皮脂、汗液,以及洗涤剂和柔顺剂的残留物等。
在紫外线和热量的共同作用下,这些物质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
与此同时,阳光照射使被子中的水分蒸发,棉纤维结构变得松散,不仅让被子手感蓬松,也让这些香气分子更容易释放出来。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会使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少量的臭氧,这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通风后残留的微量成分,也会融入到“太阳味”中。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便形成了人们熟悉的温暖香气也就是“太阳味”。
![]()
我们必须强调,虽然晒被子不能有效杀死螨虫,但这个习惯也非常值得养成。因为阳光的照射能够显著降低被子中的湿度,破坏螨虫喜欢的潮湿环境。
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抑制被褥表面的细菌和真菌繁殖,减少过敏源。
只是要想真正控制被褥中的螨虫数量,还需要配合其他方法。比如,定期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用吸尘器清理床垫,保持卧室通风干燥等。
![]()
总之,晒被子时闻到的那股“太阳味”,之所以让人感到安心舒适,是因为它关联着清洁与温暖的体验,早已刻在了人类的嗅觉基因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