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餐厅点餐时,服务员常常会询问顾客牛排要几分熟,从三分到七分熟,任君选择。为什么没有全熟呢?因为如果你说你要全熟,服务员大概率会笑话你老土。
![]()
然而,我们吃猪肉时却没有“几分熟”的说法,默认都是吃全熟的,不管是蒸、是煮、是烤还是红烧,都是在确保完全熟透之后才能上桌。
同样是肉,为什么牛肉三分熟就能吃,而猪肉却一定要全熟才能吃呢?可能99%的人都不知道这其中的原因。
![]()
首先,牛肉和猪肉里的寄生虫差异比较大。猪作为杂食性动物,食物来源比较复杂,容易感染旋毛虫、猪带绦虫等危险寄生虫。
以旋毛虫为例,其幼虫会在猪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囊包,人如果食用未煮熟的猪肉,这些囊包会在人体内破茧而出,威胁人类的健康。
![]()
相比之下,牛作为草食动物,感染寄生虫的概率就低得多了。即便是感染了牛带绦虫,其幼虫囊尾蚴对人体的威胁也相对较小,通常只会引起轻微的消化道不适。
更关键的是,牛带绦虫的囊尾蚴在60℃左右即可被杀死,而三分熟牛排的中心温度恰好处于这个温度区间,能有效杀灭潜在的寄生虫。
![]()
其次,牛肉的肌肉组织相对紧密,且现代化养殖过程中严格的检疫流程,大大降低了内部污染的可能性。只要表面经过高温煎烤杀灭细菌,内部即便保持半熟状态也较为安全。
而猪肉的肌肉纤维更细、肉质更松散,细菌容易渗透到内部。更麻烦的是,猪链球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在猪肉中更为常见。
![]()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牛肉都能放心吃半熟的。如果牛肉被绞碎成肉馅,其表面积大大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就会显著上升,此时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未见过“三分熟牛肉饼”的原因。
除了安全因素,烹饪特性的差异也影响着食用方式。牛肉的肌红蛋白含量高,加热后会呈现出诱人的粉红色。
![]()
牛肉三分熟时,肌红蛋白部分变性,既保留了鲜嫩多汁的口感,又通过美拉德反应形成独特的焦香风味。
而猪肉的肌红蛋白含量低,加热后容易变成灰白色,如果未完全熟透,不仅口感柴硬,还可能残留令人不悦的腥味。
![]()
从营养角度看,牛肉中的蛋白质和铁、锌等矿物质在半熟状态下能更好地保留,而猪肉中的维生素B群等营养素对高温较为敏感,过度烹饪会导致部分流失。但这种营养差异与食品安全相比,显然后者更为重要。
![]()
也许有人会问:“现在的猪肉都是经过检疫的,难道还不安全吗?”实际上,即便经过严格检疫,仍无法完全排除寄生虫和细菌的存在。
为了彻底消除风险,世界各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都对猪肉烹饪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比如,有些国家规定,猪肉必须加热至中心温度71℃并保持3分钟以上,才能确保杀灭所有病原体。
![]()
如果你是牛排爱好者,选择吃三分熟的牛肉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优先选择草饲牛肉,其寄生虫的风险更低;避免购买碎牛肉制作的牛排;烹饪时可以用温度计确保中心温度达标。

而对于猪肉,无论是炒菜、炖煮还是烧烤,都应该确保肉的每一处都呈现灰白色,不再有任何粉红色的痕迹。
特别要注意的是,加工猪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等,同样需要彻底加热,因为加工过程有可能引入新的污染。
![]()
从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从茹毛饮血到文明饮食,我们对于食材的处理,始终遵循着“安全第一”的原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