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政府停摆 27天的余温还没散尽,数十万联邦雇员刚拿到拖欠的工资,白宫又抛出一桩争议,计划砸 3 亿美元拆除有着近 120 年历史的东翼旧址,新建一座宴会厅。
一边是民生刚从停摆中缓过来,一边是斥巨资改造历史建筑,这波操作不仅让民众摸不着头脑,更引来了国会议员的集体反对。
这桩看似单纯的基建计划,为何会牵扯出历史保护、行政传统与公众质疑的多重矛盾?特朗普政府执意推进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考量?
![]()
白宫东翼的红砖墙,从 1902 年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时期就稳稳立在那里,砖缝里嵌着美国近一个世纪的行政记忆。
它不是总统的办公场域,而是第一夫人团队的 “主场”—— 米歇尔・奥巴马曾在这里举办 “让我们动起来” 健康论坛,邀请营养师、运动员和普通民众共话国民健康。
梅拉尼娅・特朗普发起的 “抵制校园霸凌” 活动,也多次以東翼的宴会厅为载体,接待过来自全美各地的师生代表。
![]()
这些年里,东翼还经历过两次重要翻修:1934 年为适配罗斯福新政的办公需求,扩建了秘书团队的工作区域。
1997 年克林顿时期,又升级了接待设施,让这里既能承载国宴的庄重,也能容纳公益活动的温度,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东翼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白宫 “人文一面” 的象征。
可现在,这面象征要被推倒了,特朗普政府公布的计划显示,将拆除东翼部分旧址,在原地新建一座宴会厅,项目预算定在 3 亿美元。
![]()
这个数字格外扎眼,要知道,最初白宫的设想是在白宫旁单独新建,预算仅 2 亿美元,如今不仅选址改到了百年东翼的旧址上,预算还涨了 50%。
面对外界对预算的质疑,特朗普的解释带着他一贯的商业口吻:“我搞过十多个酒店宴会厅的改造,太清楚白宫现在的问题了,空间根本不够用。国宴、国际峰会这些活动,每次都得挤着安排,新建一座厅是刚需。”
他还特意强调自己的 “实战经验”,仿佛这桩涉及历史建筑的改造,和他过去操盘的商业项目没什么不同。
![]()
可民众不买账,更别提国会议员了,争议还没平息,美国广播公司又爆出一则消息,让矛盾再升一级,有政府高级官员透露,特朗普可能计划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座新建的宴会厅。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了锅:“花 3 亿纳税人的钱,最后成了总统的‘个人标识’?”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特朗普很快在记者面前否认:“我没有计划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我们可能会叫它‘总统宴会厅’或者类似的名字,现在还没完全定下来。”
![]()
这番回应看似澄清了传闻,却没打消所有人的疑虑,“类似的名字” 究竟是什么?会不会还是绕不开 “个人化” 的倾向?毕竟在此之前,特朗普在商业领域就常以自己的名字为建筑命名,民众难免会有联想。
反对声最激烈的还是国会议员,他们直接给白宫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落款日期是10月23日。
信里明确反对拆除东翼,理由很充分:东翼属于受《国家历史保护法》保护的建筑,拆除前必须提交详细的历史保护评估报告,证明拆除不会损害白宫整体的历史完整性。
![]()
议员们还给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要求特朗普政府在 11 月 6 日前,把所有必要文件提交给国会,包括评估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等。
有议员在公开场合说得更直白:“东翼的每一块砖都记录着美国的行政史,不是想拆就能拆的,白宫不能为了建一个宴会厅,就毁掉这份历史的完整,我们得对后代负责。”
其实,这场争议远不止 “拆不拆历史建筑” 这么简单,它还打破了白宫维持了几十年的运作传统。
![]()
一直以来,白宫的东西翼有着明确的分工:西翼是总统和核心团队的办公区,每天处理的是外交、军事、经济等 “硬政务”。
东翼则由第一夫人团队负责,承担的是接待、公关、公益活动等 “软实力” 工作,这种分工既高效又互补,成了白宫运作的 “潜规则”。
现在要拆东翼建宴会厅,第一夫人团队的日常工作该去哪开展?那些公益活动、接待任务该如何安排?白宫至今没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仿佛这些 “细节” 无关紧要。
![]()
更讽刺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政府关门 二十多天之后,,就在不久前,还有联邦雇员在超市里为了买奶粉犹豫,为了交房租发愁,而现在白宫却能拿出 3 亿美元改造建筑。
有民众在社交平台上吐槽:“政府连员工工资都差点发不出来,却有钱砸在宴会厅上?这优先级是不是搞反了?”
还有历史学者发声:“东翼不是普通的办公楼,它是美国行政文化的一部分,拆除它不仅是拆建筑,更是在消解一种传承,这种损失不是 3 亿能补回来的。”
![]()
如今,距离 11 月 6 日议员要求提交文件的日子越来越近,白宫还没给出明确的回应。
这场围绕 3 亿宴会厅的争议,本质上是美国内部多重矛盾的缩影:一边是历史保护与行政需求的冲突,一边是民众民生与政府开支的失衡,还有传统运作模式与新计划的碰撞。
特朗普政府执意推进项目,或许是想通过 “新建设施” 彰显行政魄力,但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魄力用错了地方,比起一座新的宴会厅,民众更需要的是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对历史的尊重。
![]()
未来这桩事会如何发展?11 月 6 日前白宫会不会提交评估报告?东翼最终会不会被拆除?现在还没有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争议不会轻易过去,因为它牵动的不只是一座建筑的命运,更是无数人对 “美国该如何平衡传统与变革” 的思考。
而对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期待的不是一座耗资 3 亿的新厅,而是一个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能尊重历史也能关注民生的政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