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25年的公历10月29号,农历九月初九,将迎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
![]()
古人把数字分为阴阳,其中,单数为“阳”,双数为“阴”,而“九”是最大的“阳数”。九月初九,因日与月皆逢九,“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并且,民间认为“九九”谐音“久久”,因此重阳也有“长长久久”之意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自古人们就非常重视这一天,一般会举行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活动。
古代时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天气预报,判断天气走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但我们的祖先相信天地万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候的变化有其内在的时序和关联。
古人通过长期的细微观察和记录,发现特定关键节点(如节气、节日等)当天的天气状况,会像“晴雨表”一样,预示着后续一段时间的气候趋势。因此,古人就总结出一些“经验之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谚来指导人们预测天气和年景,这种预测方法被古人称为 是“占候” 。
重阳节这天也是古代“占候”的重要时间节点,人们会通过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后续降雨的多少、冬天的冷暖,以及来年农作物的收成等等。
![]()
因为,从时节上来看,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往往处于霜降节气前后,正值秋末冬初,是秋季向冬季转换的重要关口。此时,夏季风彻底消退,而冬季风开始占据主导,时常会有冷空气来袭,天气系统趋于稳定。因此,古人认为这天能够预示能够预示后续冬季风的强弱和雨雪情况,从而预示整个冬季的基本状况。
2025年10月29号就是重阳节了!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呢?下面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里是怎么判断的!
![]()
一、重阳晴,一冬晴;重阳阴,一冬冰
这句农谚不难理解,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古人认为,如果重阳节当天是晴天,没有出现降雨或者降雪天气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整个冬季里可能将以晴朗干燥天气为主,说明是个暖冬。
相反,如果重阳节当天是个阴雨或者雨雪天气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的总结,则往往预示当年的冬天雨雪天气可能会比较多,多半会非常寒冷。
二、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这句农谚主要流行于我国江南一带,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当天雨水很多(湿漉漉)的话,那么按照古人总结的经验,预示着冬季可能会多雨雪。
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柴草(穰草)因潮湿腐烂而减产,价格会暴涨(千钱束),说明当年的冬季将可能会阴冷潮湿。
![]()
三、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这句农谚流传比较广,很多人都听过,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九月初九)当天没下雨,是个晴朗天气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就要再观察一下九月十三日当天的天气了。如果九月十三当天也没雨,还是个大晴天的话,那么就可以基本断定接下来整个冬天都会很干燥。
冬天干燥,说明冬天雨雪天气少,冬天也不会太冷,多半是个暖冬。反之,如果农历九月十三这天下雨了,则往往预示整个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是个冷冬。
![]()
四、雨落重阳,冻死牛羊
这个句农谚出自我国北方地区,大意是说,如果重阳节当天下雨的话,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天会异常寒冷,连耐寒的牛羊都可能被冻死,说明是个冷冬。
这句农谚与“重阳阴,一冬冰”表达的意思相近,也是说,如果重阳当天出现阴雨或雨雪天气的话,往往预示着冬天可能会较为寒冷。背后的逻辑是,重阳节当天下雨是强冷空气和湿气早来的信号,意味着冷冬。
![]()
总结,从上面这几句农谚中来看,古人认为,重阳节当天天气晴朗,往往预示当年冬天可能会是个暖冬。反之,如果重阳节当天下雨或下雪的话,则预示着冬天可能较为寒冷,是个冷冬。
需要注意的是,农谚只是古人在当时条件下总结的“经验之谈”,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同样的天气。南北方预示的结果并不完全一样。因此,简单作为参考即可!
今年重阳节前后,我们哈尔滨这边有雪,您那边是个什么情况呢?麻烦您分享一下,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