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楚雄州州级疾控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10月24日上午,楚雄州州级疾控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在楚雄州疾控中心召开,标志着楚雄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楚雄州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局两家单位正式整合并进入实体化运行。
![]()
会上,楚雄州委编办副主任杨静宣读机构编制方案;州委组织部公务员一科科长陆晓菊围绕职能、人员、工作“三个融合”提出工作要求;州委卫生健康工委副书记刘昌富宣读新机构领导任命文件;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卫生监督所)党委书记和建荣,原州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局党支部书记、局长刘俊伟分别作表态发言。
楚雄州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州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祝春燕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疾控、卫生监督两支队伍多年来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围绕“五个明确”对改革整合工作涉及的人、财、物等重要内容、具体事项作了详细安排,并对下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疾控体系改革的重大意义;二要统一思想认识,扎实做好疾控监督整合融合工作;三要强化责任担当,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
楚雄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州疾控局局长宋文浩围绕当前工作形势,对下步重点工作作出安排:一要突出“人和”,在深度融合上凝聚新合力;二要聚焦“主业”,在筑牢防线上展现新作为;三要夯实“根基”,在能力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四要强化“保障”,在作风建设上树立新形象。
新闻来源:楚雄州疾控
争上游有话要说:
我国疾控体系改革已进入深化实施阶段,正朝着构建现代化疾控体系的目标稳步推进,各地疾控、卫监机构整合已经取得了不错成效,其中信息化建设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正在全国范围内集中推进。执法需掌握调查取证、文书制作等技能,而疾控人员缺乏现场执法经验,短期内仍存在“理论强、实践弱”问题,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了集成移动端智能设备的数据采集、实时传输、数据存储,监管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现场执法包。执法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且支持现场拍照、录像、录音等功能,确保执法证据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同时实现现场监督检查、当场行政处罚、执法监督信息上报,每个环节“处处留痕”、“实时录入”,做到执法全过程有据可查、责任可追。执法包预装多种标准文书模板及《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数据库,输入违规行为关键词自动匹配处罚条款,同时高效配合不同快检设备(如空气、水质快检设备等)进行检验检测工作,能显著帮助不熟悉执法的疾控人员快速适应监督执法工作。执法包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执法效率和准确性,改善监督执法工作条件,也能帮助原疾控人员和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快速适应职能转型,为机构整合提供智慧工具。
二、事发南宁!多名业主家中水龙头流出活虫
近日,家住南宁彰泰郡小区的多名业主向广西交通台《交广大家帮》节目组反映,从今年9月底至今,小区由二次加压供水的自来水中出现了很多的异物,其中包括泥沙、虫尸、活虫、虫卵等。
![]()
一些业主说,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家里的自来水不仅浑浊、有沉淀物,有时还会看到有微生物。有的业主专门用白纱布、湿巾滤水,半个多小时后会看到有明显的污渍,有时有各种颜色的小沙砾,甚至还有小虫子。
业主单先生说,近期,就有业主反映,因为饮用了不干净的自来水,出现了肠胃炎等病症。而他的孩子,在使用了这样的自来水洗澡后,皮肤也出现了问题。
自从有人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反映二次供水的自来水不干净后,不少业主开始在小区内的社区直饮水站打水,以用作饮用、煮饭甚至是洗衣洗澡。原因无他,主要还是担心用了不干净的水,会对家人们的健康带来影响。
记者在小区物业公告栏上看到,张贴有好几份文件,包括水质检测报告。
![]()
检测报告显示,在小区内不同位置,对二次供水进行水质检测,检测样本中的菌落总数,超标了十多倍,肉眼可见物一项显示,检测出了固体杂质。日前,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发出公告,即将委托专业清洗公司,对小区水管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杀。
新闻来源:广西交通台
争上游有话要说:
二次供水设施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关系到高层建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和健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高层建筑数量激增,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管已成为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课题。借力信息技术,争上游科技提出了“二次供水系统管理平台”解决方案,着重将水质监测技术、远程通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应用到二次供水管理中,为每一个二次供水设备“量身定制”一个“身份证”——二维码。监管人员和用水群众都只需要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看到二次供水设备的具体信息公示,包括设备名称、所属单位、相关证照、设备运维人员的健康证明、设备状态等;以及设备的运维记录,包括日常运维、水质快检等信息记录。通过该系统,不仅可以节约监管人力,还可以落实供水单位的主体责任,有效保障供水设施设备安全。同时居民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不合规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举报反馈,有效提高公众对用水健康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三、担心健康体检 “走过场”?大湾区跨域协作,斩断违法链条
近期,佛山市南海区卫生监督所在日常监管与投诉处置中,敏锐捕捉到多起涉及公共场所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跨区域违法线索。此类线索呈现出涉及范围广、利益链条深、区域关联密的显著特征,迅速引起高度警觉,一场针对跨区域违法链条的治理行动由此展开。
线索牵引:揭开跨区域健康体检“黑色链条”
经初步核查,这些“问题健康证”的背后,隐藏着一条横跨多市区的违法链条——由广州市花都区某健康管理机构(非医疗机构)以“上门体检”名义来到南海提供所谓体检服务。其体检流程严重违反国家规范:仅由1-2名工作人员完成采血、肛拭子等项目,并未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完成全部必需的体检项目;随后,再由佛山市禅城区、广州市白云区的某几家医疗机构“批量出证”。经初步研判,这种“体检走过场、发证胡乱来”的违法行为,已形成规模化链条,不仅扰乱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更使公共场所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监管出现重大漏洞,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风险。
![]()
研讨破题:跨区域协作凝聚执法合力
面对违法行为的跨区域特性,传统“单打独斗”式执法难以奏效。南海区卫生监督所主动作为,以“研讨”为桥梁,联合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及佛山市禅城区卫生监督所办案骨干,进行这一次大湾区跨区域卫生监督执法专题研讨。此次研讨并非简单的信息通报,而是聚焦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厘清脉络:全面共享案件线索、证据材料,还原违法链条全貌,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与区域关联;二是统一标准:针对法律适用、取证规范、处置尺度等难点问题,展开“法条共读+案例研讨”,消除跨区域执法中的“标准差异”壁垒;三是凝聚共识:围绕“如何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展开头脑风暴,初步形成“线索互移、证据互认、执法互助”的协作框架。通过“面对面研讨+点对点对接”,大家不仅实现了打破了区域信息壁垒,更为后续联合办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来源:健康南海
争上游有话要说: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虽明确规定从业人员需持健康证上岗,但部分行业存在监管盲区,不同地区、机构执行差异大,包括体检流程不规范、结果审核不严格、后续监管缺失等关键环节问题,已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大潜在威胁。电子健康证的出现,为解决纸质健康证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的从业人员电子健康证明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从业人员体检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人证比对,避免他人顶替,确保电子健康证以健康检查结果的真实数据为基础,由监督部门进行发放。系统有效解决了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格式不统一、跨域不互认、数据不共享导致的多证并行、假证横行、监管困难、重复体检等问题。针对不体检就能拿到健康证明的乱象,通过系统对体检环节留底留痕,监管人员可追溯办理过程以及相应责任人。同时争上游科技对电子证照防伪功能不断升级,通过二维码防伪、电子公章、云端官网查询等防伪手段核查真假,为监管人员日常监督检查证件提供判断标准,杜绝“假证”行为泛滥。同时,电子健康证存储在云端,不会像纸质证件那样容易丢失或损坏,从业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查询和展示自己的健康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和便利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