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 地缘历史档案
编辑 | 地缘历史档案
声明:拙见在此,抛砖引玉。诚邀您点个「关注」,方便日后交流。文中观点仅为一家之言,我尤其期待听到您的不同见解甚至反对意见。真理越辩越明,感谢您赐教!
那几年,西方国家特别热衷于搞一个词,叫“去中国化”。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从供应链转移到舆论攻击,什么手段都用上了。
但结果呢?费了半天劲,不仅没搞垮中国,反而让自己吃了大亏。现在,他们又开始换个方向了:搞不了中国,就去搞印度。
可是,搞印度就能搞得成吗?真要是这么容易,那西方资本怎么一个个打了包就跑?那些被当成“下一个中国”的承诺,怎么就变成了“再见印度”?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这背后,到底是印度的问题,还是西方自己的问题?别急,我们今天就把话说清楚。
![]()
2018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声令下,全球经济格局开始动荡。他们说这是为了公平贸易,其实就是怕中国强大。
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硬气,华为、海康、大疆这样的公司一个接一个站上了世界舞台。美国不服,开始加税、封锁、断供,想逼中国让步。
可惜,他们算错了一件事:中国不是2001年的中国了。那一年我们刚加入WTO,现在我们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的顶梁柱。西方想靠一纸关税就把中国逼回去,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们发现,打压中国打不了,反倒把自己给困住了。以为不让华为进英国5G系统就能赢,结果英国自己5G也没了速度。原计划三年全覆盖,最后硬生生拖了五年,光是损失就超过20亿英镑。
![]()
再看看新能源。欧洲那些风电项目,非得不用中国设备,结果一个接一个夭折。德国风场建到一半停工,法国直接宣布取消几十项风电计划,一问才知道:买不到靠谱又便宜的零部件。
那时候他们还嘴硬,说不靠中国也能搞供应链。可到2022年,美国国防部自己发报告,说军工系统严重依赖中国制造。连他们都承认脱钩搞不动,那其他国家还能说什么?
转了一圈,西方才发现,搞中国搞不动,那就指望别人来替代中国。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印度。
印度,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被包装成“下一个中国”。美国、欧洲、日本通通上门,拉着印度说合作。
![]()
富士康、亚马逊、沃尔玛,个个宣布建厂。美国更是把印度拉进“四方安全对话”,还说要把高科技外包给印度。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是虚火一把。
一开始印度也挺配合,摩拳擦掌准备接盘中国的制造业。但很快,问题就出来了。最明显的一点:印度不是中国。你让印度复制中国几十年的工业积累,那不是开玩笑吗?
他们的电力不稳定,物流成本高,劳动力虽然便宜,但效率低得吓人。很多外企到了印度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工厂刚开张,审批卡住;环保抽检一来,停工;用工一出事,法院一拖就是几年。
![]()
富士康在印度搞半导体,结果几个月后停工。纬创本来想做iPhone代工,最后被迫转向越南。
比亚迪原本谈好的投资案,被印度政府硬生生否了,理由是“国家安全”。这不是合作,这是设卡。而且,西方对印度的幻想很快破灭还有一个原因:印度不听话。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一窝蜂制裁俄罗斯。可印度偏偏不跟,反而加大买俄油,还倒卖给欧洲赚差价。
![]()
美国一看不爽,立马制裁了十家印度科技企业。这事闹得很僵,莫迪连任后第一站访俄,更是让西方恼羞成怒。
更扎心的是,美国想把印度变成“盟友”,可印度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们独立外交几十年,从来不当谁的附庸。这点美国副国务卿自己都说了:“印度永远不会成为美国的正式盟友。”
你说你想扶持一个国家制衡中国,结果这国家既不听话,也不靠谱,那还能玩下去吗?
![]()
到了2023年底,形势开始变了。外资大撤退,成了印度经济的关键词。2800家外资企业关门,占总数的三成。亚马逊被罚1.7亿,沃尔玛、IBM也吃了罚单。富士康、纬创全线收缩,比亚迪彻底放弃。
美国干脆把印度踢出了“新四方对话”,换成了菲律宾。欧盟也不给面子,对印度能源企业征税,说他们趁火打劫。这一波操作,已经不是暗示,是明着说:我们不玩了。
这就变成了一个荒唐的循环。西方搞不了中国,转头搞印度;搞不成印度,又开始搞“去印度化”。这不是战略,这是病急乱投医。中国这边,反倒越走越稳。
![]()
德国大众、宝马继续在中国投产;美国取消了对大疆的禁令;中美贸易额、欧中贸易额都创下历史新高。这些数据说明一件事: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国就是全球供应链的中心。
而印度,光靠人口红利远远不够。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稳定的政策环境,没有真正的技术积累,想当“下一个中国”只是梦。
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西方根本不懂供应链是怎么形成的。他们把经济当政治工具,想通过打压、封锁、脱钩来改变格局。但现实是,供应链靠的是效率、成本和市场,而不是意识形态。
![]()
中国凭什么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不是因为我们便宜,而是因为我们稳定、高效、有产业链完整度。你今天想买一个电动车零部件,从电池到芯片,从电控到外壳,中国都能给你配齐。这才是硬实力。
更别说“一带一路”已经把我们的产能扩展到东盟、非洲、拉美。2023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暴涨34.7%。你以为我们只能靠国内市场?我们早就把触角伸出去,把风险分散开了。
反观美国,搞个《芯片与科学法案》,花了几百亿补贴台积电,结果美国产线还没建好,成本高得吓人。台积电高管自己都说,在美国干活比在台湾贵一倍还不止。这活,干不下去。
![]()
西方嘴上说要重建产业链,实际上根本没那个能力。他们看不懂中国,也看不清印度,只会在两个国家之间反复横跳。
这场“去中国化”的闹剧,以失败收场。那场“去印度化”的游戏,也已经开始谢幕。可笑的是,他们还不肯承认,真正的问题,不在中国,也不在印度,而在他们自己。
他们总想找一个替代中国的位置,却从没想过,为什么这个位置一直是中国的。他们想扶起一个印度,却不肯面对,印度不是他们说扶就能扶的。他们想主导全球供应链,却不愿意尊重市场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