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智化先生最初发文怒斥“连滚带爬”进机舱,到机场迅速致歉整改,再到监控视频曝光后的舆论反转,整个过程看得人五味杂陈。坦率讲,当看到“没人性”“冷眼旁观”这些激烈表述时,最初也为残障旅客遭遇的不便感到揪心,毕竟公共服务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节里。但随着更多事实浮出水面,尤其是现场视频公布后,我不得不说,郑智化先生的一些说法确实偏离了真相,甚至可以说是掺杂了不少水分。
![]()
首先得明确一点,批评公共服务不足是公民的权利,公众人物借助自身影响力推动无障碍设施完善,更值得鼓励。深圳机场登机车与机舱存在高度差,给轮椅旅客登机带来不便,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机场及时致歉并推出优先安排廊桥、增加保障人员等整改措施,态度值得肯定 。要是郑智化先生基于事实理性发声,这场风波本可以成为推动公共服务进步的正面案例。但问题在于,他的表述严重夸大了现场情况。
![]()
更让人费解的是,在机场致歉、自己也表示“不再追究”后,郑智化先生又发文列举南京、新疆、上海等多地机场“刁难”自己的经历,用“举世罕见”这样的词汇给大陆机场整体贴标签。且不说安检对金属支架、拐杖的检查本是保障航空安全的常规操作,有其明确规范,即便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有瑕疵,也不该以偏概全否定所有机场的服务。这种情绪化的全盘否定,很容易挑动对立情绪,与他声称的“推动服务优化”背道而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