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246万元征地款,广西一外嫁女只分到13.2万元?法院判了

0
分享至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这句老话传了一代又一代

好像只要女儿嫁了人

就该和娘家的集体利益 “划清界限”

但如今法治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外嫁女” 真的只能眼睁睁

看着自己的合法权益被排除在外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愈发频繁,其中 “外嫁女” 的权益保障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今天就用南丹县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例

带大家厘清关键

“外嫁女”的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分配

到底该如何认定?

远嫁陕西打工

发现娘家征地赔偿款“少了一大截”

2020年,“外嫁女”兰某在娘家的林权土地因政策被征收,彼时她远在陕西打工,受疫情影响,对补偿款详情毫不知情。留在村里的家人仅通过微信、银行转账,分三次给她转了13.2万元。直到2023年,兰某才意外得知,此次征地全家所得到补偿款总额达246万元,其中包含她与儿子的名下份额,可剩余款项全被娘家人私自占有。

兰某多次协商分割应得份额却遭拒绝,对方理由是 “她常年在外,没参与土地管理,不算补偿主体”“土地是家庭共同承包,只是登记在她名下”。难道“身在外地”就该失去合法权益?兰某选择通过法律维权,最终法院判决娘家人向兰某及其儿子支付剩余补偿款40.4万余元,二审维持原判。

法院判决依据是什么?


不看“外嫁”标签

只看这几个关键

01

先看“身份”

是不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法院判决的核心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认定“外嫁女”能不能分权益,首先看她是不是原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是不是家庭承包的一员。兰某手里有林权证登记表、土地承包合同,这些材料清清楚楚证明她和儿子是被征土地的家庭承包成员,自然属于补偿对象——和“嫁没嫁”没关系。

02

再看“实际”

不搞“一刀切”,兼顾公平

法院也没让兰某“全拿”,而是考虑了实际情况。涉案的补偿款是家庭共同共有财产,分割时要平衡“等分原则”和“实际贡献”:

1.兰某母子常年在外,没参与土地的种养、管护,所以无权分割针对“青苗”的补偿款;

2.土地补偿费、自谋职业补助、签约奖励等款项,是基于土地承包权的补偿,即便没在家,兰某也有权分。

综合考量后,法院确定母子各享有11%的份额,扣除已支付的13.2万元,最终算出了40.4万元的应得款项。

温馨提醒

当然,也不是所有“外嫁女”都能在娘家分权益,这两种情况会丧失原组织成员身份:

1.已经在丈夫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分到了承包地;

2.自己把户口迁成了城镇户口,还纳入了城镇社保。这样规定是为了避免“两头占”,也防止“两头空”,保证集体成员间的公平。

“外嫁女”不是“外人”,权益该保就得保

“外嫁女”的合法权益不该被传统观念忽视。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权益分配中,唯有摒弃“重男轻女”的旧思想,严格依法、结合实际制定认定标准,才能让每一份权益都得到公平对待,让法治阳光照亮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以上内容为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属柳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主管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南丹法院

值班编辑:张琳

责任编辑:吴再丽

值班总编:冯艳芳

责任监制:徐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柳城人柳城事 incentive-icons
柳城人柳城事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运营
7102文章数 8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