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一、 一场“货到再说”的疯狂抢运
全球汽贸网资讯,据路透社独家消息,印度亿万富翁穆克什·安巴尼的信实工业,正发动一切力量,争分夺秒地将其订购的中国电池制造设备在11月8日之前运出中国。
为何如此疯狂?只因中国本月出台的一项新规:从11月8日起,对用于电池供应链的关键设备实施出口管制,企业出口需获得许可证。
消息人士透露,信实的团队已火速赶往中国,目的就是“插队”抢运。而陷入同样困境的,还有至少十几家国际新能源企业。为了赶上“末班车”,一些公司甚至放弃了最后的质量检测环节——这是商业史上罕见的“货到再说”的豪赌。
![]()
图片来源:路透社
二、 为何非中国设备不可?
这场全球抢运的背后,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残酷现实:中国,已牢牢扼住了全球电池供应链的咽喉。
信实的宏大蓝图是,利用中国设备在本地生产电池,为其巨型太阳能项目储能,这是印度政府实现能源自主的核心一环。
咨询机构数据显示,全球十大电池制造商中,六家是中国企业。
今年前8个月,中国电池出口额高达480亿美元,暴涨26%。
没有中国的设备,信实的千亿新能源梦,可能就此搁浅。这不仅是商业成本的考量,更是一场关于国家能源安全的博弈。
三、 从稀土到电池,“依赖”的代价有多大?
中国的出口管制,瞬间唤醒了全球关于“稀土”的惨痛记忆。
就在今年4月,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曾让全球汽车产业陷入“断炊”危机,生产线面临停摆。如今,同样的剧本似乎在电池领域再次上演。
尽管行业巨头如宁德时代纷纷出面安抚,声称出口许可将“快速、广泛”地获批,其海外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但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全球企业,此刻都被迫卷入一场由中国规则制定的“等待游戏”中。
“情况非常紧张。”一位消息人士如此描述。
结语:一场输不起的竞赛
这场争分夺秒的抢运,撕开了全球化浪漫表象下冰冷的一面:在关键技术的命门上,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从来都不平等。
这不仅仅是几台设备的竞赛,更是关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预演。
一个时代结束了。过去那种无条件、无风险的全球供应链蜜月期,或许一去不复返了。
(编译:全球汽贸网Lyra)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