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解放军四大野战军参谋长中,谁的能力最突出?55年都授什么军衔

0
分享至

解放战争那几年,咱们解放军的四大野战军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威风,横扫千军无往不利。这四大野战军的司令员,后来1955年授衔时个个都评上了元帅,那名气响当当的。

不过跟几位司令员比起来,野战军里的参谋长们就没那么多人熟知了。可别小看这岗位,那都是能运筹帷幄的关键角色。今天就聊聊,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到底是谁,建国后又都授了啥军衔。



一野参谋长:阎揆要,授衔中将

一野的参谋长阎揆要是陕西本地人,投身革命的年头不算晚,但正式加入咱们军队的时间倒挺靠后。

1924年他考进了黄埔军校,跟陈赓这些后来的名将是同班同学。只不过在同学堆里,他当时不算起眼,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里也没得到重用。

其实早在1926年,阎揆要就入了党。从黄埔毕业以后,他在绥远骑兵团当营长,算是国民党队伍里的边缘人物。后来一直在西北军里任职,慢慢就跟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不过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在杨虎城的部队里一步步做到了团长的位置。

直到西安事变爆发,他才重新跟党接上了头,1936年再次入党。后来评军衔的时候,党龄就按1936年这个时间算的,这对他军衔评定还挺有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阎揆要就开始干参谋长的活儿了。抗战胜利后,他调到延安担任晋绥联防军参谋长。后来西北野战军成立,选参谋长的时候,毛主席第一个就想到了他。

事实证明毛主席眼光真准。当时西野的处境特别艰难,彭老总忙得脚不沾地,很多时候都是阎揆要直接坐镇指挥。他帮彭老总出谋划策定战略,前线指挥也不含糊,绝对是个合格的参谋长。



可惜在西府战役里,因为指挥上出了点问题,他被降了职。所以1955年授衔时只评了中将。要是按1926年第一次入党的时间算党龄,他评上上将也不是没可能。

二野参谋长:李达,授衔上将

在咱们军队里,参谋长的话语权通常没那么高,尤其是一野,彭老总性格刚直说一不二,阎揆要基本没多少自主决策的空间。但二野的参谋长李达,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达跟阎揆要一样,都是西北军出身,不过他是通过宁都起义加入咱们队伍的。自打参军那天起,他就一直干参谋工作,算是专业对口的老参谋了。

土地革命时期,李达一直在红二方面军,是贺老总最得力的助手。抗日战争打响后,他当上了129师参谋长,开始跟刘帅搭档。论起打仗的门道,他有自己的一套独到见解。

李达最擅长的就是组建侦察队,129师每次作战,前线的侦察任务都是他安排的队伍去完成。这些侦察兵送回来的情报,每次都能给部队帮上大忙。说他是刘邓首长的左膀右臂一点不夸张,战略部署上的不少好点子都出自他手。

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又担任中原野战军参谋长。从抗战时期开始,他就没换过部队,一直在这支部队里任职,这在咱们军队里可不多见。

作为参谋长,李达还有个独门绝技——记地形特别准,简直就是活地图。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这本事可立了大功。大别山里头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有他这个"活地图"在,部队少走了无数弯路,还保住了不少有生力量。



在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里,李达绝对是顶尖水平的。1955年授衔时,他顺理成章地评上了上将。

三野参谋长:陈士榘、张震,均授衔上将

跟李达这种一辈子扎根参谋岗位的专业人士比,三野的首任参谋长陈士榘,算是个"不务正业"的参谋长——他更爱带兵打仗。

华野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专门把陈士榘调过来当参谋长。在此之前,陈老总的山野参谋长是宋时轮,后来因为部队打了场败仗,宋时轮自己申请去了渤海军区。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参谋长是刘先胜,两军合并后刘先胜成了副参谋长。要是宋时轮没走,华野参谋长本该是他的。

宋时轮走了之后,毛主席只能重新找人,陈士榘就是他选中的人选。陈士榘长期跟着毛主席,主席对他的能力很信任。而且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他都当过参谋长,有相关经验,主席觉得他能胜任。

事实证明陈士榘确实有两把刷子。宿北战役结束后,他提的一个建议,直接保障了后续鲁南战役的顺利开展,实打实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可陈士榘骨子里还是个战将,比起坐在指挥部里写方案,他更愿意带兵在前线冲杀。华野成立后,他经常带着部队出去打仗,有时候陈粟首长都找不到他的人。后来华野整编为三野,张震接任参谋长,陈士榘才算得偿所愿,能名正言顺地带兵打仗,不用再被人说"不称职"了。



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粟裕司令因为连续作战疲劳过度病倒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任务,就是陈士榘亲自指挥完成的。论打仗的本事,陈士榘没得说,但论参谋业务,确实比专业参谋差了点。不过接任的张震参谋能力很强,正好补上了这个缺口。1955年授衔时,陈士榘和张震都评上了上将。

四野参谋长:刘亚楼,授衔上将

四大野战军的参谋长里,四野的参谋长算是最有名的。四野前后有两任参谋长,萧克是后期才调过来的,当时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没参与太多作战指挥。真正挑大梁的,是第一任参谋长刘亚楼。

抗日战争时期,刘亚楼去了苏联留学,一直在那边学习军事理论,所以抗战阶段他没在国内战场露面,论资历不算最顶尖的。但即便如此,东北民主联军还是点名要他来当参谋长。

作为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科班人才,刘亚楼理论功底扎实,军事知识储备丰富。当时东北民主联军正处在正规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特别需要他这样的专业人才。林彪司令甚至说过"一个刘亚楼顶我三个参谋长"这样的话,可见对他的器重。

刘亚楼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上任后就把苏联先进的参谋作业规范引进来,把东野的参谋部梳理得井井有条。在四大野战军里,东野的参谋部是最规范、最完善的。



他不光引进制度,还特别注重跟司令部的配合,首长们定下战略方向后,他总能最快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更重要的是,他还着力培养专业参谋人才,在哈尔滨连续办了3期参谋集训队,亲自授课,培养出一大批合格参谋充实到各级部队。他还组建了地图科、办印刷厂印军用地图,彻底解决了当时部队缺地图的难题。

为了部队建设,刘亚楼真是呕心沥血。在四大野战军里,他是唯一一个能跟军事主官、政委平起平坐的参谋长,这种待遇别处可没有。

1955年授衔时,刘亚楼评上了上将。毛主席对他特别信任,后来还任命他为空军司令员,让他牵头组建咱们空军部队。

结语

这几位参谋长虽说名气不如司令员响亮,但都是实打实的优秀人才。论制度规范,刘亚楼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论参谋经验,李达二十年深耕岗位,无人能及,他制定的作战模板还成了我军参谋体系的重要基础。



其实不管是李达还是刘亚楼,不管是上将还是中将,他们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咱们军队的发展壮大。这些默默奉献的功勋人物,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旧日历史 incentive-icons
旧日历史
酷爱历史的读书人
95文章数 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