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轮谈判结束,特朗普政府态度180度转变,提前宣告全球:美方已准备好对中国做出让步。
在吉隆坡举行的中美经贸高层磋商落下帷幕,这场备受瞩目的会谈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氛围与结果。美国财长贝森特在会后记者会上宣布,双方达成了涵盖贸易、稀土、芬太尼及双边关系的“非常成功的框架”,将提交两国元首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进一步讨论。
![]()
【美财长贝森特称双方达成“非常成功的框架”】
然而,与往次谈判后神采飞扬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贝森特全程神情严肃,未见丝毫笑意,这一细节引发外界广泛解读。
从会谈的诸多细节中,敏锐的观察家可以捕捉到中美博弈态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中方代表步入会场时展现出的坚定与自信,与离场时的神采飞扬相呼应。
而美方代表团却选择避开媒体视线,经由地下车库通道离场。这种微妙的反差,折射出此次磋商过程中双方地位和心态的显著差异。
据知情人士透露,首日会谈结束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用“非常有建设性”来评价磋商进程。这一相对克制的表述,与美方在会谈前展现的强势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美方在谈判过程中不得不调整预期,转而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
![]()
【中方代表全程从容自信】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此次磋商仅用时不到一天半,较之前几轮谈判明显缩短,这或许意味着双方在核心议题上的立场已较为明确,无需过多纠缠。
中方在总结会谈时的一句“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精准概括了此次磋商的实质。尽管美方依然保持其惯有的强硬姿态,但中方展现出的定力与韧性,确保了谈判始终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轨道上进行。
在吉隆坡会谈举行前夕,特朗普总统的表态同样耐人寻味。据美国“政客”网站披露,他在开启亚洲之行前表示,若中国希望避免美国加征额外关税,就需要做出相应让步,同时美国也会向中国做出让步。
这一相对缓和的语调,与今年早些时候的强硬立场形成对比。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转变的背后,是美国在经历多轮交锋后,对中国反制能力的重新评估。
![]()
【特朗普表示愿意向中国让步】
不过细究特朗普的表述,其所谓“美国会让步”与中方的期待仍存在显著差距。他在接受采访时抛出的“美国已对中国征收157%关税”的说法,被专家指出纯属信口开河,其中包含了尚未生效的新关税税率和虚构的“赢学税率”。
这种“虚空造牌”的谈判策略,反映出美方既希望获得实质性利益,又不愿付出相应代价的矛盾心理。
而据《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政府内部曾制定针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二级制裁方案,但特朗普因担忧中方反制而未予批准。
此外,在制裁俄罗斯石油企业时,美国财政部的声明刻意避免直接点名中国,这些迹象都表明美方在实施极端制裁措施时的审慎态度。
更令特朗普政府处境微妙的是,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将就其关税政策的合法性进行裁定。
![]()
【特朗普关税政策或将败诉】
原本外界普遍认为最高法院不会否决总统的关税权力,然而就在中美磋商期间,近50位知名经济学家联合发声,呼吁最高法院否决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其中甚至包括财长耶伦和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等重量级人物。
华尔街也开始认真讨论特朗普败诉的可能性,这一局面使得美方在谈判中的筹码大打折扣。
中国在此次谈判中的从容姿态,源于日益完善的应对体系和反制工具。通过加码稀土出口管制、对美国船舶实施特别港务费等精准措施,中国展现了运用法律和监管工具维护自身利益的能力。
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反制了美方的无理打压,更标志着中国正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
【中国成为规则制定者】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贸易战对美国经济的反噬效应日益显现。通胀压力持续、企业供应链紧张、农业州利益受损等问题,使得特朗普政府迫切需要在外交层面取得进展以稳定国内局势。
然而,中国方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原则立场。
此次吉隆坡磋商的结果表明,中美经贸关系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美方若真心希望推动双边经贸关系重回正轨,就必须摒弃霸权思维,拿出取消一切不合理制裁的实际行动。任何缺乏实质内容的姿态性“让步”,都无法满足中方对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本要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