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长期处于政治核心圈的石破茂正式宣布辞任日本首相,将领导权交棒给了新一任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尤其是在中日关系高度敏感的当下,高市早苗上任后的首个举措就直接牵动了中国的神经。
经济困境中的政治策略
石破茂作为日本政坛的资深人物,其“务实派”的风格在国内外赢得了一定的认可。他在退位演讲中提到,日本应直面经济、社会及历史问题,尤其是需要对二战历史的反思。
![]()
他的这番话,更像是对继任者高市早苗的一次提醒。
要知道,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近年来崛起的“强硬派”代表人物,她在诸多场合公开表态,强调日本需要在国际事务中更强硬,甚至主张通过修宪让日本自卫队转变为正式军队。
在竞选中,她多次提到中国话题,声称将把中日关系作为其施政重点。
![]()
高市早苗上台后,由此展开的第一项工作,果然没有脱离这一主线。她在 10 月 21 日晚举行的就任后首次记者会上表示:今后将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希望尽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面,加深双方信任关系。
可以说,高市早苗的政策初步轮廓让外界看到了一个更具侵略性、更明确扩军战略的日本。
![]()
近十年来,日本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逐渐被中国取代,从白色家电到半导体材料再到新能源汽车,日本几乎在每个关键领域都面临中国的强劲竞争。
这一差距的扩大直接导致日本企业出口疲软、经济活力下降。
高市早苗的政策一方面试图通过强化日美合作,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另一方面则试图将国内的挫败情绪转化为对外的强硬姿态。
2025年时值二战结束80周年,日本的安全政策也迈入了一个关键节点。
![]()
高市早苗上任后提出的第一项议案,就是推动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将自卫队转型为正式军队,并为此扩大国防支出,以应对所谓“地区安全威胁”。
事实上,早在2023年,日本就已突破了战后“1%国防支出上限”的惯例,将军费开支提升至GDP的2%,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2025年的预算草案显示,日本政府将重点放在提升所谓 “反击能力” 方面,包括提升防区外远程打击能力、大批采购武器装备、强化太空和网络作战能力等。
![]()
而高市早苗的军事政策并非偶然,它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历史逻辑。
自2020年疫情以来,日本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内部矛盾日益突出,挫败情绪在年轻一代中尤为严重。为了缓解这种压力,部分政客选择将矛盾外部化,通过民族主义煽动情绪。
高市早苗显然深谙这一策略,她的强硬政策既是对右翼支持者的回应,也是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掩盖。
![]()
但高市早苗的对华强硬姿态,或许能暂时转移国内视线,若缺乏产业创新和社会改革作为支撑,长期来看反而可能加速日本影响力的萎缩。
历史问题上的模糊立场
与石破茂的“反思派”不同,高市早苗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更为模糊。
她曾多次公开参拜靖国神社,并在演讲中强调日本应该为自己的历史感到自豪,而不是一味道歉。
![]()
这种立场引发了中、韩等受害国的强烈不满。
与此同时,高市早苗还试图通过修改教科书的方式,淡化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
这种做法虽然在国内赢得了一部分右翼选民的支持,但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批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日本政坛的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正在让这个国家与其亚洲邻国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
尽管高市早苗在公开场合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但她也深知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
一方面,日本需要与中国保持经济联系,避免过度依赖美国;另一方面,面对国内右翼势力和美国的外交压力,日本又不得不对中国表现出强硬姿态。这种两面性注定了中日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微妙而复杂。
高市早苗的当选标志着日本政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她的强硬政策看似为日本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实际上也埋下了更多隐患。而高市早苗能否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找到一条平衡之路,将直接决定日本的未来走向。
对于中国来说,高市早苗的上任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
日本的政策转变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但也为中国提供了展示和平与合作能力的机会。
![]()
无论如何,中日关系的未来,需要在理性与务实中找到答案。
而时间会证明高市早苗的选择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会将日本带向更深的泥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