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坦言,美国很可能无法在明年年底前如期交付台湾订购的66架F-16战斗机,今年28架、明年38架的分批交付计划面临全面搁置。这一变故对将2027年视为“关键时间窗口”的民进党当局而言,无异于致命打击——他们原指望这批战机支撑其“以武拒统”的幻想。
![]()
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台军售总额已突破180亿美元,但交付效率持续走低,拖延已成常态。表面理由是“产能紧张”,但实质上暴露了美国对台政策的投机本质。特朗普近期的表态更值得玩味,他声称“中国大陆可能并不打算对台动武”,这与其说是客观分析,不如说是为撕毁交付承诺寻找借口。
印巴空战已证明,即便性能优于F-16的“阵风”战机,在解放军歼-10CE面前也不堪一击。而需要明确的是,歼-10C在解放军战机序列中甚至排不进前三。我国还拥有重型五代机歼-20、中型五代机歼-35,以及曾成功锁定两架来犯五代机的歼-16,这些更先进的战机均远超F-16的作战能力。在这种实力对比下,即便66架F-16全部到位,也无法改变台海地区的军力平衡。
美国的策略因此变得赤裸:如果台海无变故,就缓慢交付;一旦台海生变,台湾回归祖国,美国既无需交付战机,还能白赚军售款项。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经,彻底暴露了将安全承诺商品化的真实面目。
美方近年来将台积电赴美设厂、共享关键技术数据等经济合作与军售捆绑,形成“技术换安保”的隐性交易。这种做法导致台湾精密制造、新材料产业受制于人,连企业出口顺差都持续下滑,一批企业被迫回流大陆或转向东南亚。
面对美国的背信弃义,民进党当局却表现出令人讶异的沉默。为了推动“台独”野心,他们已丧失理智,即便美国撕毁承诺,也不敢公开反抗。这种委曲求全的态度,连吕秀莲等老牌“台独”人物都对此表示反对。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严正声明,台湾问题必须由全体中国人自己解决。与此同时,中国启动了对相关美企的供应链安全审查,并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对涉事美国军工企业及高管采取反制措施。这些行动表明,中国不再局限于口头警告,而是通过法理工具和多边外交实施实质性反制。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财报将履约延期列为常态,五角大楼的年度报告也坦言交付进度不由客户决定。不仅是台湾,欧洲、以色列、韩国和波兰的军购订单同样被拖延,所谓的“安全承诺”在利益面前变得灵活而不稳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